跨境包裹暗藏玄机 保税仓发货成新型走私通道
近日,广州海关缉私局破获一起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走私外烟大案,涉案金额高达2.3亿元。犯罪团伙通过注册多家空壳公司,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以”保税仓直发”“跨境免税”为幌子,实际走私万宝路、爱喜等品牌外烟入境。缉私人员现场查获走私香烟15万条,抓获犯罪嫌疑人24名。
“这些店铺都宣称是正规跨境贸易,还提供所谓的’海关清关单’。”办案民警透露,走私分子利用消费者对跨境电商政策的信任,将走私香烟伪装成其他商品申报。经查,该团伙通过伪报品名、低报价格等方式,三年间走私香烟超过200万条。
淘宝店铺”挂羊头卖狗肉” 暗语交易逃避监管
记者调查发现,在淘宝搜索”外烟”等关键词已无法显示结果,但改用”红万”“蓝星”等暗语仍能找到大量相关店铺。一家名为”全球免税购”的店铺首页展示着化妆品,但客服在咨询时却发来详细的外烟价目表,包含50余种国外品牌香烟。
“我们都是保税区直邮,绝对正品。”该店客服向记者保证。当问及是否违法时,对方立即发来一段话:”本店所有商品均为合法跨境商品,根据海关规定个人年度交易限值内可购买。”然而根据我国《烟草专卖法》,任何单位和个人未取得许可证不得经营烟草制品。
走私链条专业化 物流单号可”洗白”
知情人士透露,当前外烟走私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1. 境外采购团队在东南亚设立仓库
2. 技术团队开发专门下单系统
3. 国内推广团队运营多个电商店铺
4. 清关团队负责修改物流信息
“他们甚至会购买真实的跨境电商物流单号进行覆盖。”某快递公司区域经理表示,部分不法分子通过内部渠道获取正规进口商品的物流信息,将走私香烟伪装成已清关的母婴用品或保健品。
监管技术升级 大数据分析锁定异常订单
海关总署近期已部署专项打击行动,2023年上半年共查获跨境电商渠道走私香烟案件47起,同比增长210%。新型智能审图系统能自动识别集装箱内香烟的特定成像特征,准确率达92%以上。
“我们建立了跨境电商商品价格库,单价异常偏低的订单会自动预警。”某海关稽查处负责人介绍,通过比对订单信息、支付数据和物流轨迹,已成功拦截多批以”文具”“玩具”名义申报的走私香烟。
消费者面临多重风险 部分产品系假冒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近期抽检显示,网购外烟中假冒产品占比高达37%。这些香烟不仅使用劣质烟丝,部分重金属含量超标6倍以上。更有多位消费者反映,收到货物后店铺立即注销,维权无门。
法律专家提醒,根据《刑法》第225条,明知是走私物品而购买的,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2022年深圳就有消费者因多次购买走私外烟被追究刑事责任。
平台监管责任引争议 技术对抗持续升级
虽然淘宝等平台已下架明显违规商品,但中国控烟协会最新调查报告显示,通过变换关键词、使用暗语等方式,仍有超过2000家店铺在从事外烟交易。部分店铺采用”预售”“到货通知”等模式规避即时审查。
“我们投入了3亿元升级风控系统。”某电商平台安全负责人表示,2023年已处置违规店铺1.2万家,但黑产团伙不断变换手法。目前该平台已引入图片语义识别技术,能自动检测商品图中隐藏的烟盒特征。
行业呼吁协同治理 电子取证成关键
全国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正在推动建立电商平台、物流企业、支付机构的数据共享机制。在近期破获的”7·15”专案中,执法人员正是通过分析店铺资金流水与物流数据的不匹配,最终锁定了一个横跨六省的走私网络。
烟草行业专家建议,应建立跨境电商烟草制品”白名单”制度,同时对个人年度购买次数设置限制。目前云南、广东等地海关已试点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进口商品全链条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