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免税烟酒网上商城“鱼目混珠”

近日,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一些打着”免税烟酒”旗号的网上商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在这些看似正规的电商平台背后,却暗藏着诸多猫腻。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免税商品价格优势的追求,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甚至设置消费陷阱,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免税烟酒网上商城乱象丛生

1. 假冒伪劣产品泛滥

2023年8月,广东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跨境销售假冒名牌酒类案件。犯罪团伙通过搭建”环球免税名酒商城”网站,以正品3-5折的价格销售假冒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经查,该网站所谓的”免税”资质纯属伪造,所售酒品均为小作坊勾兑的劣质产品。

2. 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北京消费者王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在某”免税烟酒直营网”购买了一条号称”免税专供”的中华香烟,到货后发现包装与正规渠道产品存在明显差异。经烟草专卖局鉴定,该产品为高仿假烟。而商家所谓的”免税专供”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3. 价格陷阱防不胜防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近期查处了一起典型案例。某”免税商城”以”限时特惠”为噱头,标价明显低于市场价,但在消费者下单后却以”海关清关费”“特殊包装费”等名目额外收取高额费用,实际支付金额反而高于正规渠道。

二、典型案例触目惊心

案例1:跨境假酒产业链浮出水面

2023年5月,浙江警方捣毁一个利用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假冒进口葡萄酒的犯罪团伙。该团伙通过注册多个”免税红酒商城”,以”原瓶进口”“保税区直发”为卖点,实际销售的却是国内灌装的劣质葡萄酒。检测显示,这些假酒多项指标不合格,长期饮用可能危害健康。

案例2:消费者维权遭遇”踢皮球”

四川成都的李女士在某免税烟酒网站购买了两瓶”免税”轩尼诗XO,收货后发现酒液浑浊、口感异常。当她联系平台维权时,客服先是以”个人口感差异”为由推脱,后又声称”免税商品不退不换”。由于网站注册地在境外,李女士的维权之路异常艰难。

案例3:”内部渠道”实为诈骗

江苏南京一位张姓商人轻信某”免税烟酒内部渠道商”的承诺,预付10万元订购一批高档白酒,结果对方收款后立即失联。警方调查发现,该”渠道商”使用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均为伪造。

三、行业乱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1. 监管盲区存在

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属地监管模式面临挑战。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境内外监管差异,通过服务器设在境外的网站开展非法经营活动,给执法部门带来取证难、查处难等问题。

2. 消费者认知误区

许多消费者对”免税”概念存在误解,认为免税商品就是便宜货。实际上,正规的免税商品销售有严格限制,个人消费者通过电商渠道大量购买免税烟酒本身就存在法律风险。

3. 暴利驱使铤而走险

烟酒类商品利润空间大,加上”免税”概念的加持,使得一些不法分子不惜以身试法。据业内人士透露,一瓶成本不足百元的假茅台,通过”免税商城”可以卖到上千元,利润高达十倍。

四、如何识别真假免税商城

1. 查验证照资质

正规的跨境电商平台都会在网站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跨境电商备案等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注册信息是否真实有效。

2. 警惕价格异常

如果某款烟酒产品的售价明显低于市场行情,消费者就要提高警惕。免税不等于廉价,正规渠道的免税商品价格通常只是略低于含税价。

3. 核实商品来源

要求商家提供完整的进货凭证、海关通关单等证明材料。对于声称”保税区直发”的商品,可以要求查看保税仓发货记录。

4. 注意支付安全

避免通过个人账户转账付款,选择有第三方担保的支付方式。正规电商平台都会接入支付宝、银联等安全支付渠道。

五、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针对免税烟酒电商乱象,各级监管部门正在加大整治力度:

  • 市场监管总局将跨境电商领域列为2023年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重点
  • 海关总署加强了对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的查验力度
  • 烟草专卖局联合多部门开展打击互联网涉烟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 多地公安机关建立了跨境电商业态犯罪预警机制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网购免税烟酒时务必保持理性,选择正规渠道。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12315平台或公安机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