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朝鲜香烟在国内市场流通”的消息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记者通过为期两个月的暗访调查发现,部分边境城市和线上平台确实存在打着”朝鲜特供”旗号的香烟交易,但背后却暗藏一条游走于法律边缘的灰色产业链。
一、边境城市惊现”朝鲜香烟”实体店
2023年5月,辽宁丹东某特产商店因公开销售标注朝鲜文字的香烟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现场查获的”727”“平壤”等品牌香烟,经鉴定均为走私物品。店主李某交代,这些香烟主要通过”人肉带货”方式从中朝边境流入,每条售价在400-800元不等。
类似案例在吉林珲春、黑龙江绥芬河等边境城市屡见不鲜。2022年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东北地区全年查获香烟走私案件217起,其中涉及朝鲜品牌占比达34%。
二、线上平台现隐秘交易链
记者调查发现,某些电商平台存在用”高丽参”“朝鲜纪念品”等关键词伪装的产品链接。通过特定暗语沟通后,卖家会提供”鸭绿江”“金刚山”等朝鲜香烟的真实图片,采用”货到付款+快递夹带”的方式进行交易。
2023年3月,广东警方破获一起跨境走私案,犯罪团伙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展代理,采用”化整为零”的运输方式,累计销售朝鲜香烟超2万条,涉案金额达1200万元。
三、质量与法律的双重风险
-
健康隐患:
专业烟草检测机构对查获的朝鲜香烟进行成分分析,发现焦油含量普遍超过国家标准2-3倍,部分样品检出重金属超标。2021年延边某医院接诊的3例肺部纤维化病例,均与长期吸食不明来源朝鲜香烟有关。 -
法律后果:
根据《烟草专卖法》及《海关法》,走私烟草最高可处货值5倍罚款并追究刑事责任。2022年青岛海关通报的典型案例中,旅客王某因携带47条朝鲜香烟入境,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
四、监管部门的”破冰行动”
国家烟草专卖局自2023年初启动专项整顿:
– 边境地区增设12个烟草稽查站点
– 联合电商平台下架可疑商品链接1.2万个
– 建立”跨境烟草溯源系统”追查走私网络
今年4月,中朝两国签署《边境烟草管控合作备忘录》,将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但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朝鲜香烟存在”神秘感”带来的溢价空间(正规渠道3倍以上利润),彻底根治仍需时日。
五、消费者认知调查
记者随机采访200位烟民显示:
– 68%误认为”朝鲜香烟更纯天然”
– 42%承认会因猎奇心理购买
– 仅9%清楚了解相关法律风险
中国控烟协会专家强调:”任何未经海关检验的境外烟草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所谓’特供”军工’等宣传话术均为营销噱头。”
(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