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求购正品专供出口香烟”货真价实”

海关查获特大走私案牵出跨境假烟网络

2023年8月,深圳海关破获一起案值超2.3亿元的香烟走私案,现场查获”中华”“芙蓉王”等品牌假冒出口专供香烟1.2万条。这批包装印有”专供出口”字样的香烟经鉴定均为高仿品,涉案团伙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以”免税正品”名义销售,利润率高达300%。

值得注意的是,该案查获的假冒香烟外包装与真品相似度达95%,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海关缉私部门透露,这些假烟多使用劣质烟叶,焦油含量超标3-5倍,部分样本检出重金属超标。

“出口专供”成造假新噱头 社交平台暗藏交易

记者调查发现,在知乎、小红书等平台搜索”出口香烟代购”,相关帖子超过1.5万条。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标注”机场免税店渠道”“海关扣押货”的香烟卖家达数百家,其中”中华(出口版)”售价仅为国内市场价的60%。

2022年上海警方通报的案例显示,犯罪嫌疑人王某通过微信发展下级代理200余人,利用”专供出口”“免税正品”话术销售假烟,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其仓库查获的假冒香烟包装上,甚至仿制了出口商品专用的”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专卖”钢印。

造假技术迭代升级 三大特征识别真伪

烟草行业专家指出,当前假烟制造呈现三大新趋势:
1. 包装印刷采用与真品相同的凹版工艺
2. 部分高端假烟使用真烟丝掺配
3. 通过走私真烟小盒重新封装

消费者可通过以下方式初步鉴别:
– 真品出口烟包装必有激光防伪标识

– 条盒侧面印有20位验证码(可官网查询)
– 烟支滤嘴长度与内销版存在差异

跨境监管存漏洞 多部门开展联合整治

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查处假烟案件2.8万起,其中涉及”出口专供”标识的案件占比同比上升47%。这类案件往往涉及:
– 境外注册空壳公司

– 利用自贸区政策漏洞
– 通过”蚂蚁搬家”方式走私

2023年6月,海关总署启动”国门利剑”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通过邮递、快件渠道”化整为零”的香烟走私。截至9月,已打掉犯罪团伙73个,查获假烟210万支。

法律专家:网络售烟可能触犯多项罪名

北京律协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指出,根据《刑法》第140条、第214条规定:
–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可处3-7年有期徒刑
–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将加重处罚
– 跨境走私还可能涉嫌逃避海关监管

2023年广州中院判决的典型案例中,主犯林某因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假冒出口香烟,被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800万元。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