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代购香烟加价50%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国内控烟政策趋严和部分高端香烟供应紧张,代购香烟市场暗流涌动,部分代购商家利用供需失衡”坐地起价”,加价幅度高达50%以上,让不少烟民直呼”抽不起”。
代购市场乱象:从”跑腿费”到”暴利生意”
在北京朝阳区一家高档写字楼内,白领张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最近一次的代购订单:一条市场指导价1000元的某品牌香烟,代购价高达1500元。”现在专卖店经常断货,找代购虽然贵但至少能买到真货。”张先生无奈地说。
记者暗访发现,类似情况并非个例。在某电商平台,以”烟标”“烟盒”等关键词搜索,仍能找到大量实际从事香烟代购的商家。一款市场价650元的香烟,代购价普遍在900-1000元之间,加价幅度达38%-54%。
“这行现在就是看人下菜碟。”曾从事烟草代购的李先生透露,”遇到着急的客户,加价80%都有人买。特别是年底送礼旺季,某些限量版香烟能被炒到原价的2-3倍。”
典型案例:机场代购团伙被查获
2023年12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破获一起利用出入境旅客代购香烟案件。涉案团伙通过组织频繁出入境的”水客”,以”蚂蚁搬家”方式走私香烟,加价50%-60%在国内销售。现场查获各品牌香烟1200余条,案值逾80万元。
“这些代购者往往利用免税额度做文章。”办案民警介绍,”一个人每次带1-2条,积少成多就能形成规模。他们通常在社交平台接单,形成固定客源后就坐地起价。”
供需失衡催生灰色市场
中国控烟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卷烟产量同比减少3.2%,但高端香烟市场需求仍保持增长。这种结构性矛盾为代购市场提供了生存空间。
“正规渠道供应不足是主因。”某烟草公司区域经理王先生告诉记者,”厂家对高端烟实行配额制,专卖店每月进货量有限。遇上春节等旺季,畅销型号一两天就卖完。”
此外,地区差价也是诱因。记者对比发现,同款香烟在不同省份的零售价可能相差10%-15%,这为跨省代购提供了套利空间。
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从事香烟代购可能涉嫌违法。根据《烟草专卖法》,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不得经营烟草制品。2023年全国共查处无证经营烟草案件2.1万起,涉案金额超6亿元。
“很多代购者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某律师事务所专注税务案件的李律师指出,”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数额较大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消费者购买这类商品也面临假货风险,且无法获得正规发票。”
平台监管存在漏洞
尽管各大电商平台明令禁止烟草交易,但代购商家仍通过暗语、私聊等方式规避监管。记者测试发现,在某二手交易平台用”yan草”“火因”等谐音词搜索,仍能发现大量代购信息。
“我们建立了200多个关键词库和图片识别系统。”某平台内容安全负责人表示,”但代购者不断变换话术,确实给监管带来挑战。用户举报是重要的线索来源。”
消费者权益难保障
由于交易多在私下进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难题。北京消费者协会2023年受理的烟草类投诉中,42%涉及代购纠纷,包括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问题。
“上个月花高价买的所谓’内部特供烟’,抽起来明显不对。”消费者刘先生投诉称,”找代购理论时已被拉黑,平台也说无法处理线下交易。”
业内专家建议,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烟草制品,如发现违规经营行为可向12313烟草专卖举报热线反映。同时呼吁完善烟草供应体系,从源头减少代购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