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正品免税香烟售卖”货真价实”

近日,一则关于”正品免税香烟售卖货真价实”的广告在多个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引发消费者热议。记者调查发现,这类宣称”100%正品”“海关直供”的免税香烟销售渠道鱼龙混杂,部分商家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海关罚没品”成营销噱头 消费者频陷骗局

2023年8月,广州市民李先生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海关罚没正品香烟特价销售”的广告,以市场价6折的价格购买了两条某品牌香烟。收货后发现,外包装与正品无异,但口感差异明显。经专业机构鉴定,该批香烟为高仿品。

“商家提供了所谓的海关罚没证明,还承诺假一赔十,现在看来都是套路。”李先生表示。类似案例在深圳、杭州等地也屡有发生。2023年5月,深圳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烟案,犯罪团伙通过伪造海关单据,在半年内销售假烟涉案金额达1200万元。

二、免税店代购乱象:真瓶装假烟防不胜防

除直接售假外,部分不法商家还采取更为隐蔽的手段。2023年初,上海虹桥机场某免税店员工王某利用职务便利,收集正品烟盒后装入假烟,通过微商渠道销售。该案涉及多个知名品牌,涉案金额超过300万元。

“这些烟盒上的免税标签、条形码都是真的,普通消费者根本分辨不出来。”参与案件侦办的民警表示。记者调查发现,在部分电商平台,正品免税烟盒回收已形成灰色产业链,一个使用过的某品牌烟盒最高可卖到50元。

三、跨境”水客”带货存隐患 质量安全难保障

除线上渠道外,一些所谓的”人肉代购”也存在风险。2023年6月,珠海拱北海关查获一起”水客”团伙走私香烟案,涉案人员在正品香烟中混入假冒产品,通过蚂蚁搬家方式走私入境。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走私香烟未经过正规检验检疫程序。2022年9月,宁波海关在一批申报为”日用品”的货物中查获600条香烟,经检测重金属含量超标达3倍。专家表示,这类不合格烟草制品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四、鉴别真伪有技巧 正规渠道是关键

面对纷繁复杂的免税香烟市场,消费者该如何辨别真伪?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提醒:

  1. 查看激光防伪标志:正品免税烟在特定角度下可见清晰立体图案
  2. 核对免税标识:真品会有唯一识别码,可通过海关系统验证
  3. 注意包装细节:假烟常存在印刷模糊、封口不平整等问题
  4. 价格异常需警惕:免税烟价格通常为市价7-8折,过低必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我国《烟草专卖法》,个人携带入境香烟不得超过50条,且不得进行二次销售。任何形式的网络售烟行为均属违法。消费者应通过机场免税店等正规渠道购买,并保留购物凭证。

五、监管持续加码 多方合力净化市场

针对免税香烟市场乱象,相关部门已采取多项整治措施:

  • 海关总署2023年开展”国门利剑”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香烟走私
  • 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多部门清理网络违法售烟信息1.2万条
  • 市场监管总局将免税商品溯源纳入重点监管范畴
  • 多个电商平台下架违规商品链接3000余个

法律专家指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情节严重的可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消费者如发现违法行为,可向12315平台或烟草专卖局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