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专供出口的烟是真的吗”鱼目混珠”

近日,关于”专供出口”香烟在国内市场流通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这些标榜”免税”“出口专供”的香烟以低于国内正规渠道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但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却存在诸多疑问。记者调查发现,这条灰色产业链背后暗藏玄机,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出口专供”概念的模糊认知,将假冒伪劣产品混入市场,形成”鱼目混珠”的乱象。

一、”出口专供”香烟市场乱象丛生

在北京某烟酒专卖店,记者发现货架上赫然摆放着数款标有”专供出口”字样的香烟,价格比正规渠道低30%左右。店主信誓旦旦地表示:”这些都是真货,从特殊渠道拿的,品质绝对有保证。”但当记者要求查看相关进口手续时,店主却支支吾吾无法提供。

类似情况在全国多地均有出现。2023年5月,广州海关查获一批标称”专供中东地区”的某品牌香烟,经鉴定全部为假冒产品;同年8月,上海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烟案,查获假冒”出口专供”香烟2万余条,涉案金额超千万元。

典型案例:2023年”3·15”特大假烟案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一起案件尤为典型。江苏某犯罪团伙设立地下工厂,专门仿制多个知名品牌的”出口专供”香烟。他们不仅复制了外包装上的”专供出口”字样,还仿造了出口专用条形码和免税标识。这些假烟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和社交软件销往全国各地,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

“犯罪分子的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参与案件侦办的民警告诉记者,”他们甚至会根据不同的’出口目的地’调整包装细节,比如销往东南亚的会印上当地文字,销往中东的则采用金色包装。”

二、真假难辨的”出口专供”香烟

1. 正规出口香烟的特征

真正的出口专供香烟确实存在。据烟草行业专家介绍,正规的出口香烟具有以下特点:
– 包装上明确标注”专供出口”或”Export Only”字样
– 印有出口目的地国家的健康警示图文

– 焦油、尼古丁含量可能根据出口国标准调整
– 通过合法报关手续出口

“但这类产品按规定不得在国内销售。”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强调,”所有正规出口香烟都有完整的流向追踪系统,国内市场出现的所谓’出口专供’香烟大多来路不明。”

2. 假冒产品的常见破绽

记者对比真假”出口专供”香烟发现,假冒产品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 包装印刷粗糙,色彩偏差明显
– 条形码无法在官方系统查询到记录
– 烟支滤嘴长度、包装内衬纸材质与正品不符
– 扫码显示的”出口报关单”系伪造

2023年6月,云南查获的一批假烟甚至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包装上印着”专供南极洲”,而南极根本没有常住人口。

三、灰色产业链运作模式调查

1. 原料来源:地下工厂与边角料回收

记者暗访发现,假烟制造原料主要来自两个渠道:
– 地下工厂私自采购烟叶,往往使用劣质或霉变原料
– 回收正规烟厂的废弃边角料重新加工

“有些造假者会购买低档香烟,拆开后重新包装成高档’出口’品牌。”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2. 销售渠道:线上线下双重渗透

这些假冒”出口专供”香烟的销售网络已经形成完整体系:
线上渠道:微商、二手交易平台、跨境电商
线下渠道:小型烟酒店、夜市地摊、娱乐场所

2023年4月,浙江破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直播平台以”海关扣押货”“免税店尾单”为噱头销售假烟,单日销售额最高达50万元。

3. 价格陷阱:看似优惠实则暴利

虽然这些”出口专供”香烟售价低于正规渠道,但利润空间惊人:
– 一条成本不足30元的假烟,零售价可达200-300元
– 打着”免税”“出口”旗号,比普通假烟溢价50%以上

“消费者以为捡了便宜,实际上花了冤枉钱还危害健康。”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表示。

四、监管困境与消费者警示

1. 执法难点:跨境属性增加查处难度

“出口专供”假烟案件查处面临特殊困难:
– 犯罪分子常虚构出口流程,利用跨境电商政策漏洞
– 包装标注外文,需要专业鉴定
– 资金流向涉及多个境外账户

2023年7月,深圳海关查获的2000条假烟就使用了”虚假出口再走私回流”的手法,货物先”出口”至香港,再通过”水客”带回内地。

2. 健康风险:劣质原料危害更大

医学专家指出,假冒香烟的健康风险远超正品:
– 可能使用工业用香精和添加剂
– 焦油含量往往超标数倍
– 缺乏质量控制,霉菌、重金属污染风险高

“吸食这类假烟相当于慢性自杀。”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专家警告说。

3. 消费者识别指南

为避免上当受骗,消费者应注意:
–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香烟
– 不轻信”特殊渠道”“内部货源”等说辞
– 检查包装印刷质量、防伪标识
– 扫描二维码验证真伪(注意:假烟也可能伪造验证页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记住:真正的出口香烟按规定不能在国内卖。”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强调,”市场上流通的所谓’出口专供’,十有八九都是假的。”

五、行业整顿与法律后果

近期,国家烟草专卖局已开展专项行动整治”出口专供”香烟乱象:
– 2023年1-9月,全国查处相关案件1.2万起
– 捣毁制假窝点300余个
– 查获假烟超500万条

法律专家提醒,涉假烟犯罪将面临严厉惩处:
–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金额较大可处3-7年有期徒刑
– 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致人重伤或死亡,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2023年9月,福建某团伙因制售”出口专供”假烟被判刑,主犯获刑12年,罚金500万元,创下当地同类案件量刑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