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在哪可以买铁塔猫”画饼充饥”

近日,一种名为”铁塔猫”的虚拟商品在部分社交平台悄然走红,打着”限量收藏”“保值增值”的旗号吸引消费者。记者调查发现,这类交易背后暗藏”画饼充饥”式的营销骗局,多地已出现消费者权益受损案例。

一、现象:虚拟宠物掀起投机热潮

2023年8月,广州大学生小林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铁塔猫投资群”广告,宣传”法国原版授权”“全球限量发行”。群主展示的收益图中,编号靠前的”初代铁塔猫”宣称已从99元涨至2888元。小林花费598元购买后发现,所谓”交易平台”实为私人搭建的网页,两个月后彻底无法打开。

类似案例在浙江杭州也有发生。当地市场监管部门9月接到的投诉显示,有商家以”区块链技术背书”为噱头,将电子图片包装成”数字藏品”,承诺”半年内官方回购”。消费者王女士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对方声称”巴黎铁塔官方联名”,但无法提供任何授权文件。

二、调查:三招识别”空气买卖”

记者暗访多个销售渠道发现,这类交易普遍存在以下特征:

  1. 虚构背书:某微商朋友圈晒出”与埃菲尔铁塔合作证书”,经核实系PS合成。实际铁塔运营方SPTE官网明确声明从未授权任何宠物类商品。

  2. 饥饿营销:重庆某”收藏社群”每天发布倒计时海报,声称”最后10个稀有款”,但消费者发现相同说辞持续数月。这种手法与2022年曝光的”元宇宙土地”骗局如出一辙。

  3. 资金池运作:深圳警方破获的案例中,团伙用后期买家资金支付前期用户的”收益”,典型的庞氏骗局结构。主犯交代,所谓”二级市场交易量”90%为机器人刷单。

三、案例:那些年我们交过的”智商税”

此类骗局并非首次出现。2021年”旅行青蛙”中国版停服事件中,玩家高价购买的虚拟道具一夜归零;2022年某平台”数字兰花”项目卷款跑路,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专家指出,这些案例共同特点是:

  • 将普通网络元素包装成金融产品
  • 利用社交裂变发展下线
  • 缺乏实际应用场景

北京互联网法院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受理的18件虚拟商品纠纷案中,有14件涉及”承诺升值未兑现”,判决书明确指出:”虚拟宠物不等同于金融资产”。

四、监管:多地出手整治乱象

目前已有监管部门采取行动:
– 上海市网信办9月约谈3家涉嫌虚假宣传的平台
–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将”虚拟宠物金融化”列入第四季度重点整治范围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风险提示,指出部分平台存在”无证经营支付结算业务”嫌疑

法律人士提醒,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经营者不得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而《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早已明确,任何组织不得非法从事代币融资活动。

五、消费者如何自我保护

  1. 查验资质:正规数字藏品平台应具备区块链备案编号,如阿里巴巴、腾讯等旗下平台均可在网信办官网查询备案信息。

  2. 警惕高收益承诺:中国人民银行明确提示,年化收益率超过6%即存在较大风险。

  3. 保留证据:包括支付凭证、聊天记录、商品页面截图等,杭州互联网法院曾依据这类电子证据判决商家三倍赔偿。

  4. 选择正规渠道:国内合法发行的数字藏品可在”鲸探”“幻核”等持牌平台购买,这些平台均要求实名认证且不支持二级市场炒作。

截至发稿,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铁塔猫”,仍发现个别商家以”法国代购”“绝版收藏”为名销售相关商品,价格从88元到6666元不等。专业人士建议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可立即向12315平台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