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
近日,本报记者在阿里巴巴旗下1688批发平台发现大量标榜”免税香烟”“一手货源”的商户,通过模糊关键词、隐藏联系方式等手法规避监管。其中部分商家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形成从生产、包装到销售的完整灰色产业链。
一、平台现”暗语交易”产业链
记者以”外贸烟”“口粮烟”等关键词搜索,出现327家相关供应商。排名首位的”鑫隆烟草贸易(化名)”店铺展示着与中华香烟高度相似的红色包装,商品详情页却标注”香港代购伴手礼”。
典型操作手法:
1. 商品主图使用马赛克遮挡烟盒标识
2. 详情页用”华子”“黑冰”等行话替代品牌名称
3. 要求买家添加微信后发送实拍视频
某省级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向记者透露:”今年查获的6起假烟案中,4起货源指向1688平台,查扣假冒中华、玉溪等品牌卷烟案值超1200万元。”
二、暴利驱动下的”变形记”
知情人士提供的一份价目表显示:
– 假冒软中华批发价280元/条(正品零售指导价700元)
– 高仿包装盒0.8元/套(带防伪码版本1.5元)
– 物流采用”日化品”“电子配件”伪报品名
2023年浙江台州破获的案件中,犯罪团伙通过1688对接广东、福建等地假烟工厂,利用平台”一件代发”功能形成”云端仓库”,半年内销售网络覆盖23个省份。
三、监管存在三重漏洞
(1)关键词过滤失效
平台虽屏蔽”香烟”“烟草”等直接关键词,但:
– “烟具配套”类目成为避风港
– 英文拼写(如”cigarette”)可正常展示
(2)资质审核形同虚设
记者实测用食品经营许可证成功上架”烟草礼盒”,平台未要求提供《烟草专卖许可证》。
(3)投诉处理滞后
某消费者提供的维权记录显示,其购买的”免税芙蓉王”经检测为假烟后,平台历时17天才下架商品,商家已注销账户重新注册。
四、新型犯罪手段浮现
2024年3月,江苏徐州警方破获的案例显示:
– 犯罪团伙使用AI换脸技术制作”工厂实地考察”视频
– 通过1688直播展示真烟样品发货时调包
– 利用跨境物流将假烟经第三国中转伪装成”进口商品”
烟草质量检测站工程师指出:”最新查获的假烟已采用激光打孔等真烟工艺,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
五、多方回应
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回应称:”2023年已处置违规烟草商品4.2万条,但新型规避手段层出不穷。”其公布的管控措施包括:
– 升级图像识别算法识别变种关键词
– 对重复违规商家冻结企业支付宝账户
国家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司负责人表示,正推动修订《电子商务法》,拟要求平台对烟草制品交易承担连带责任。目前上海、广东等地已开展专项治理,约谈平台企业9家,立案调查15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