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日益严格的控烟政策下,购买外烟成为一些吸烟者的另辟蹊径,而通过微信售卖外烟的现象也愈发常见。近日,一名自称微信账号为“马到成功”的卖家因涉嫌非法售卖外烟引发了不少关注。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加复杂的非法产业链。
微信售烟的隐秘操作
“外烟”一般是指那些非中国生产,或不通过正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烟草产品,由于价格相对本地香烟要高,同时在国内市场难以寻觅,因此成为部分烟民追捧的“稀缺”商品。而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平台,近年来也逐渐被用于这种非法交易。
记者在多个消费者微信群中注意到,类似“马到成功”这样卖外烟的微信号广泛存在,其使用的交易套路也非常隐秘。通常,这些卖家不会直接发布货品或广告,而是选择通过私人朋友圈以“暗语”形式进行宣传。例如,“喜好远途旅行的朋友添加微信XX”“白云打折机票”等,这些内容往往是外烟暗语交易的代称。
当买家添加卖家后,真正的交易才会拉开帷幕。卖家通常会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商品,而在沟通中,他们始终保持谨慎,避免谈论“烟草”、“品牌”等敏感词语。交易完成后,通过快递寄送外烟是最为常见的方式,包裹上一般会隐匿商品信息,规避物流查验。
外烟的诱惑与危险
所谓的外烟为何如此吸引人?采访中,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抽惯了本地烟,但平时听朋友介绍了一些外烟品牌,觉得味道更醇香,款式也更加丰富,因此一直想尝试。然而,他表示,正规渠道几乎买不到外烟,身边不少人就通过微信找私下售卖的门道。
然而,这背后暗藏巨大隐患。正规香烟均由国家相关部门监管,包括成分和品质都有检测标准,而外烟往往是未经许可流入国内,其成分难以保证。部分卖外烟的商家甚至存在将普通香烟或伪造烟草进行二次加工,用来冒充国外品牌烟的现象。一些低质量外烟不仅会损害吸烟者的健康,甚至可能因此产生假冒伪劣产品的法律纠纷。
相关专家指出,吸烟本就会对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而外烟的非法流通则更是对烟草质量监管“打擦边球”,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潜在危害。
监管与执法的挑战
记者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微信平台对普通用户的聊天、交易行为隐私性较强,这也为非法售卖活动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像卖外烟这种灰色交易,操作隐秘,不易被察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执法人士表示,这类行为因监管难度大,需要公安、工商、税务等多部门通力协作才能有效打击。例如,卖方通常使用假名、虚拟卡号进行交易,收货人信息模糊不清,跨区域快递点发货,这一系列操作使得追踪源头的难度增加。而平台本身目前对私下交易行为的干预和监管力度还远不够。
不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年来已经加强了对此类案件的打击力度。一旦查实通过社交平台从事售烟活动,经销商和买家将可能面临高额罚款,严重者甚至可能遭受刑事处罚。
外烟交易的幕后链条
“马到成功”这一账号仅仅是冰山一角。背后可能存在更严密的分销网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售烟”微信号本身并不储存货源,而是扮演了中介的角色。其主要职责是联系有需求的买家,再将订单转交上一级批发商,而分销收益成为其主要利润来源。
另有消息称,一些外烟以走私渠道流入中国。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某些走私链条借助国际邮递、海运甚至“蚂蚁搬家”形式,将国外廉价烟草转运至国内,绕开了中国的税收体系,从而使得价格相对优惠,但这完全游离于合法体系之外。
呼吁打击非法售烟行为
面对外烟的流通乱象,记者在几个烟民的微信群中观察发现,其中多数人或许并不清楚购买这样的香烟是违法行为。许多人认为,只要香烟品质良好,购买渠道并非过于关键。然而,这种观念显然低估了违法交易对社会的潜在损害。
事实上,无论是制造、运输还是售卖外烟,都涉嫌违反中国香烟管理政策,是一种被严厉禁止的行为。某业内专家表示,消费者在追求“稀缺商品”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这背后的法律责任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