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中,微信公众号成为众多企业和个人进行内容营销及产品售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微信公众号这个庞大的生态中,一些灰色地带也悄然滋生。近日,一些微信公众号小范围内推荐和宣传卖烟的现象引发了公众和监管的关注,其中以《天女散花》推荐售烟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事件更是登上了热门话题榜。
“天女散花”式宣传隐匿于灰色地带
通过多名网友的爆料,部分微信公众号以“天女散花”的形式在不同文章中零散推荐售烟账号。这些文章大多以生活类、分享类内容作为幌子,在细节处埋下烟草售卖的暗示。例如,有用户曝光某微信公众号在日常推文中提到某社交账号后附带二维码,用户扫码关注后才发现对方用于销售各类烟草产品,包括香烟、电子烟等。
值得注意的是,像这种“天女散花”式的宣传手法光看表面内容几乎与普通微信公众号别无二致,它精准抓住了人们对社交媒体碎片化信息的阅读习惯,将关键信息隐藏在细节处。一旦信息扩散到关键受众群体中,需求方自然而然就能进入售卖方圈层,而公众号本身则相对隐蔽地置身于这条灰色产业链的最外围。
灰色产业链的商业模式
这些微信公众号铺设的“烟草营销”模式已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和规模化运营。以某网友举例,某售卖微信号在推荐超市品牌香烟的同时还涉及非法的“水烟”和走私香烟,这些产品往往以价格低廉吸引消费者。更有甚者,一些售卖号专门针对年轻人群体宣传包装精美的电子烟或“口味烟”,美其名曰“健康替烟”产品。
商家通过一层层代购或代理制度,再由微信公众号承担流量引流功能,构建起了一条较为复杂的供销链条。整个操作在法律监管中游走于灰色地带,而最终被触及的则往往是对其并不了解的消费者——如青少年群体成了主要受损方。一些消费者反馈,他们购买的香烟存在口感异常或过期现象,甚至怀疑自己收到了假烟。
触及法律底线,监管亟待加强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相关法规,在中国内地长期以来零售烟草产品都受到严格监管,烟草企业的销售渠道需要获得相关资质认证。而私自在网络上进行售烟操作不仅违反现行法律,更极有可能对公共健康风险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等部门早在2019年联合发布通知,明确禁止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然而,此类以微信公众号为媒介的卖烟行为,因模式隐蔽、传播方式碎片化等特点,仍然成为了执法打击的难点。
业内专家指出,在社交媒体生态环境下,仅依靠传统的烟草专卖局稽查人员实地执法,已难以覆盖新型线上售卖手段。为此,有必要引入更加先进的数字化监控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从源头进行排查;同时,推动社交媒体平台强化审查系统,减少灰产的信息传播渠道。
消费者需提高警惕,拒绝盲目购买
在监管打击的同时,消费者也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许多以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售卖的烟草不仅在合法性上存疑,其质量以及健康威胁更是难以保障。有网友曾表示,在某推荐账号购买的烟草可能含有异物,甚至存在假冒伪劣的情况。一些商家并不会对购买群体设限,低廉的价格甚至吸引到未成年人无门槛购买,从而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作为普通消费者,应拒绝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烟草制品,不要让价格和诱人的口感描述蒙蔽双眼。购买应当选择具有烟草专卖许可证的正规渠道,确保产品品质和个人权益。同时,若发现疑似违规卖烟行为,应当主动通过相关平台举报,为净化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媒体平台的代表,本应是传播正能量与有益信息的重要工具。而在某些不法商家的操作下,这一平台却成为了灰色产业链条中的一环。这不仅损害了公众利益,也对新媒体生态环境带来了挑战。呼吁所有站在监管及服务一线的相关方积极参与行动,让这一灰色地带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