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正品免税香烟批发”的广告在多个社交平台悄然流传,宣称”海关扣押货”“免税店直供”“支持验货”,吸引了不少烟民和经销商的关注。记者历时一个月深入调查发现,这些打着”货真价实”旗号的免税烟批发业务背后,隐藏着一条灰色产业链。
一、”免税正品”广告泛滥 价格低至市场价6折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记者以”香烟批发”为关键词搜索,立即弹出数十条相关商品信息。”专供出口中华烟,免税店正品,280元/条”“免税玉溪批发,180元/条,量大从优”……这些售价普遍比正规烟草专卖店低30%-40%,部分甚至低至6折。
一位自称”王经理”的卖家向记者保证:”我们的烟都是正规渠道来的,有海关报关单,支持任何方式验货。”当记者询问具体来源时,对方却含糊其辞,只表示”有特殊渠道能拿到免税店的货”。
二、记者暗访:所谓”正品”实为高仿
为验证真伪,记者以零售商身份订购了三条所谓”免税中华香烟”。到货后,外包装与正品几乎无异,但经专业烟草质检人员鉴定,这些香烟存在多处疑点:
- 包装印刷存在细微色差
- 防伪标识无法通过专业设备验证
- 烟丝成分与正品存在差异
“这属于高仿香烟,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质检人员告诉记者,”长期吸食这类香烟可能对健康造成更大危害。”
三、典型案例:上海破获特大假烟案
今年3月,上海警方破获一起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的特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香烟案。犯罪团伙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免税正品香烟批发”广告,利用物流公司进行跨省配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12个省市。
据办案民警介绍,该团伙租用民宅作为仓库,从外地购进假冒名牌香烟后,通过更换包装、伪造标识等方式,将假烟伪装成”免税正品”销售。为取得买家信任,他们还伪造了海关报关单、检验检疫证明等文件。
四、免税烟流通涉嫌违法 消费者权益难保障
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免税香烟仅限在指定免税店内销售,且购买者需提供出入境记录。任何个人或单位擅自批发、零售免税香烟均属违法行为。
法律专家指出,消费者购买这类”免税烟”存在多重风险:
– 产品质量无保障,可能危害健康
– 遭遇欺诈难以维权
– 购买行为本身涉嫌违法
五、监管升级:多部门联合整治灰色产业链
针对免税烟乱象,近期海关总署、国家烟草专卖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
1. 非法收购、倒卖免税香烟行为
2. 制售假冒免税香烟犯罪活动
3. 网络平台违规发布烟草广告
某跨境电商平台负责人透露:”我们已下架超过2000条涉嫌违规的烟草信息,封禁账号300余个。”但记者调查发现,仍有部分卖家通过更换关键词、使用暗语等方式继续交易。
六、行业观察:供需失衡催生灰色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免税烟灰色产业链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
– 国内外香烟价差明显
– 部分消费者追求”低价正品”的心理
– 传统烟草专卖渠道无法满足特定需求
“要根治这一问题,需要从源头加强免税品监管,同时加大对制售假烟的打击力度。”某省级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表示。
七、消费者如何辨别真假免税烟
专业打假人士建议消费者通过以下方式识别:
1. 查看销售资质:正规免税店需具备相关经营许可
2. 验证购买凭证:免税商品应有完整购物小票
3. 检查包装细节:注意防伪标识、印刷质量等
4. 警惕异常低价: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多为假货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造假者甚至建立了”假验证网站”,消费者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会跳转到仿冒的验证页面。因此,最可靠的方式还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