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1688附近烟丝批发市场”鱼龙混杂”

近日,记者接到多位消费者投诉,反映位于1688平台附近的烟丝批发市场存在严重的”鱼龙混杂”现象。这个号称”华东最大烟丝集散地”的市场,正成为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的温床。

市场乱象丛生 消费者频频”踩雷”

走进这个占地近3万平方米的批发市场,各类烟丝店铺林立,招牌上”特供”“专供”“免税”等字样格外醒目。据不完全统计,市场内经营烟丝及相关产品的商户超过200家,日均客流量可达上千人次。

“第一次来就被坑了。”来自江苏的烟民张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遭遇,”店家说是云南特级烟丝,结果买回去发现掺杂了大量劣质烟叶,根本没法抽。”类似张先生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市场管理办公室的记录显示,今年前五个月已接到烟丝质量投诉87起。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商户涉嫌销售非法生产的烟草制品。上个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在一次突击检查中,查获假冒知名品牌烟丝300余公斤,案值超过20万元。涉事商户已被立案调查。

假冒伪劣手段层出不穷

记者暗访发现,市场上常见的造假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以次充好:将低档烟丝混入高档烟丝中销售,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商家会在优质烟丝里掺入30%-40%的劣质烟叶,利润能翻好几倍。”

  2. 虚假标识:随意标注”特供”“专供”“出口级”等字样,实际上并无相关资质。市场内近六成商户的烟丝包装上都印有这些吸引眼球的标签。

  3. 伪造产地:将普通烟丝冒充知名产区产品。云南、贵州等传统优质烟叶产地的名号被滥用现象尤为严重。

  4. 非法添加:为改善口感或增加重量,违规添加香料、糖精甚至工业用增香剂。去年底,该市场就曾查获一批添加过量香精的”调味烟丝”。

监管难度大 消费者维权困难

尽管问题频出,但监管却面临诸多困难。市场管理方负责人表示:”烟丝属于特殊商品,鉴别需要专业知识,普通管理人员很难当场判断真伪。”此外,许多商户采用”游击战术”,被查获后很快改头换面重新开张。

消费者维权更是举步维艰。由于大多数交易没有正规发票,消费者往往难以提供有效证据。来自浙江的李女士告诉记者:”买了假烟丝去找商家理论,对方直接不认账,说我自己调包了。”

典型案例警示

今年3月,该市场发生一起较为严重的消费纠纷事件。消费者王先生花费6800元购买了一批所谓”云南顶级烟丝”,后发现是经过染色处理的劣质产品。在与商家协商无果后,王先生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但因无法提供购买凭证,最终只能自认倒霉。

更令人震惊的是,5月初,当地警方破获一起利用该市场为据点的大型制售假烟丝团伙。该团伙通过1688平台招揽客户,再引导至实体市场交易,涉案金额高达500余万元。警方在现场查获大量假冒包装材料和劣质烟丝原料。

专家支招:如何辨别优质烟丝

面对混乱的市场环境,烟草行业专家给出几点建议:

  1. 看色泽:优质烟丝颜色自然,呈金黄色或棕红色;劣质烟丝往往颜色暗淡或过于鲜艳。

  2. 闻气味:好烟丝有自然的烟草香气,添加香精的产品气味刺鼻不自然。

  3. 摸手感:优质烟丝干燥适度,手感柔软有弹性;劣质烟丝要么过于干燥易碎,要么潮湿发粘。

  4. 查标识:正规产品应有完整的生产信息,包括厂家、产地、生产日期等。

  5. 索票据:务必要求商家开具正规发票或收据,注明产品详细信息。

监管部门加大整治力度

针对市场乱象,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管理:

  • 建立商户信用档案,对投诉较多的商户重点监管
  • 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 设置专业检测点,为消费者提供免费鉴别服务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识别能力

同时,相关部门也提醒消费者,购买烟草制品应选择正规渠道,切勿贪图便宜。对于价格明显低于市场行情的产品,更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