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消费者反映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的”正品便宜烟”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打着”免税”“外贸尾单”旗号的卷烟背后,隐藏着走私烟换包装、假冒伪劣烟叶填充、非法代工等黑色产业链。
一、走私烟”换马甲”流入市场
2023年8月,广州海关破获一起案值2.3亿元的香烟走私案。犯罪分子将境外生产的”南洋双喜”“万宝路”等品牌香烟,通过海运偷运至沿海非设关地码头后,重新包装成”专供出口”版本,以低于市场价40%的价格销往全国各地。
“这些走私烟外包装与正规渠道产品几乎一致,但烟丝配方完全不同。”办案人员透露,走私团伙会刻意保留部分外文标识制造”进口正品”假象,实际使用的是未经检验的劣质烟叶。
二、假烟作坊”一条龙”造假
在湖南郴州破获的”7·15”特大制售假烟案中,警方查获的造假设备令人触目惊心:
– 全自动包装机6台(每小时可包装1200条)
– 激光打码机3台(仿造烟草专卖标识)
– 假冒防伪标识20余万枚
该团伙通过社交平台招揽代理,以”厂家直销”“海关罚没”等话术销售,假烟涉及”中华”“黄鹤楼”等十余个品牌,销售网络覆盖15个省份。
三、直播带货成新型销售渠道
2024年初,浙江台州警方侦破一起利用直播平台售假案。犯罪嫌疑人王某搭建专业直播间:
– 背景模仿烟草专卖店场景
– 主播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复印件展示
– 声称”内部渠道拿货”
实际销售的却是成本仅30元/条的劣质假烟,通过”买五送一”“满千减百”等促销手段,单日销售额最高达18万元。
四、真烟掺假”狸猫换太子”
江苏南京某烟酒店老板张某的作案手段更为隐蔽:
1. 采购少量正品香烟获取包装盒
2. 将低价香烟重新填充包装
3. 利用专业塑封设备还原包装
4. 通过扫码验证漏洞蒙骗消费者
这种”真盒假烟”的造假方式,连部分专业验货人员都难以辨别。2023年该案涉案金额达870万元,受害者超过2000人。
五、监管难点与消费者警示
当前制假售假呈现三大新特征:
1. 技术升级:高精度印刷设备可完美复制包装细节
2. 渠道隐蔽:采用”小额多批”方式规避监管
3. 话术迭代:编造”员工福利”“测试样品”等新话术
烟草专卖执法人员提醒,正规卷烟零售价浮动通常不超过15%,所谓”低价正品”极可能是假货。消费者可通过三招初步鉴别:
– 查看32位激光防伪码是否与包装信息一致
– 注意烟盒侧面的钢印深浅(真品清晰均匀)
– 观察烟丝色泽(真品呈金黄色,假烟多暗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