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消费者反映在网购百乐烟时遭遇”李鬼”网站,不仅损失钱财,更有人因吸食假冒产品出现健康问题。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电子烟市场监管趋严,一些不法分子趁机搭建高仿购物网站,以”正品保障”“厂家直供”为噱头实施诈骗,形成了一条从建站、引流到售假的灰色产业链。
一、真实案例:大学生网购百乐烟后入院治疗
2023年11月,南京某高校学生小林在名为”百乐官方旗舰店”的网站下单了两支百乐烟弹。网站页面与正品官网高度相似,甚至悬挂了伪造的营业执照。”价格比实体店便宜40%,客服还出示了电子版质检报告。”小林回忆道。然而收到货品后,他连续使用三天即出现胸闷、头晕症状,经医院检查为丙二醇中毒。后经专业机构检测,该烟弹重金属含量超标17倍,烟油中掺杂工业用香精。
无独有偶,上海浦东警方上月破获的制假窝点中,查获仿冒百乐烟杆2300余支。犯罪嫌疑人王某交代,其通过境外服务器搭建了5个仿冒网站,利用竞价排名将网站推至搜索引擎首页。”一套成本30元的假货,标价198元还能保证’销量’。”王某供述时称。
二、造假手段揭秘:从网页克隆到物流造假
记者暗访发现,这些山寨网站普遍采用三种伪装手段:
-
域名障眼法
注册与官方域名相似的网址,如把”ploom-tech”改为”ploomteck”,或在域名中添加”-official”等字样。网络安全专家检测发现,近期活跃的43个仿冒网站中,87%使用这种策略。
-
页面镜像技术
直接抓取正品官网页面代码,仅修改联系方式与支付入口。某打假团队提供的对比图显示,山寨网站连产品详情页的错别字都与官网保持一致。 -
伪造防伪系统
搭建虚假验证平台,扫描包装二维码会跳转到伪造的”正品验证”页面。广州市场监管局在某批次查获的假货中,发现防伪标签的序列号竟全部重复。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网站已形成”售假+洗钱”闭环。消费者付款后,资金通过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流转,最终在境外提现。北京某律所接到的12起相关投诉中,单笔最高损失达2.8万元。
三、行业现状:电子烟网购乱象丛生
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 2023年三季度投诉平台收到的电子烟网购纠纷同比增加212%
– 仿冒网站平均存活周期从2022年的17天缩短至9天
– 约65%的假货通过社交平台”二手转让”渠道二次流通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乱象背后存在三大诱因:
1. 电子烟新规实施后线下渠道收缩,部分消费者转向线上
2. 跨境代购需求激增,给假货混入创造机会
3. 云服务器租赁便利化,使违法成本大幅降低
四、识别指南:五招辨明真假网站
为避免上当,消费者可参考以下识别方法:
-
官网认证
正品百乐烟中国官网底部有”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20-***“字样,且备案信息可在工信部网站查询。 -
支付验证
官方渠道仅支持企业账户收款,凡要求微信/支付宝转账到个人账户的均为诈骗。 -
价格比对
正品烟弹官方定价为99元/颗,低于80元的需高度警惕。 -
物流追踪
官网发货地固定为深圳保税仓,其他所谓”香港直邮”“厂家直销”均属虚假宣传。 -
包装细节
正品外包装采用特殊激光防伪膜,倾斜角度可见”Ploom”字样渐变效果。
目前,广东、浙江等地网信部门已启动专项整治,两个月内关闭仿冒网站112个。法律专家提醒,根据《刑法》第214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超5万元即构成刑事犯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