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社交平台的普及,一些违规商品的交易开始转向更为隐蔽的线上渠道。记者调查发现,在微信平台上,存在通过”暗语”交易、熟人介绍等方式进行的香烟非法买卖现象,这种”暗度陈仓”的交易方式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微信成新型烟草交易温床
在福建某高校就读的小林(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微信聊天记录:”新到’口粮’,’黑利’、’阳光’都有货,需要私聊”。小林解释说,这是他在一个游戏群里认识的烟贩发的广告,”‘口粮’就是指香烟,’黑利’是黑利群,’阳光’是阳光利群”。
这种使用特定暗语进行交易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调查发现,在部分微信群和朋友圈中,类似的烟草广告屡见不鲜。卖家通常不会直接展示香烟图片,而是用一些生活用品做掩护,比如在展示一箱”零食”的照片中,底部隐约可见香烟包装。
二、典型案例:大学生微信购烟被查处
2021年,江苏南京某高校曾查处一起学生通过微信购买香烟的案件。据校方通报,该校大三学生王某通过同学介绍,添加了一个自称”烟草专卖”的微信账号,先后三次购买香烟,累计金额达2000余元。后因在宿舍吸烟被辅导员发现,牵出了这条线上购烟渠道。
当地烟草专卖局调查发现,该微信账号实际持有人李某并无烟草专卖许可证,其所售香烟部分为假冒伪劣产品。最终,李某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王某也受到了校纪处分。
三、交易手法日趋隐蔽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的微信烟草交易已经发展出一套相对成熟的隐蔽操作手法:
-
熟人介绍制:新客户必须通过老客户推荐才能添加卖家微信,形成封闭的交易圈。
-
分段交流:询价、议价、付款、收货分别在不同聊天窗口进行,避免留下完整证据链。
-
第三方平台掩护:交易款项往往通过话费充值、游戏点卡等名义进行支付。
-
物流伪装:香烟通常混杂在零食、日用品中快递,或采用同城跑腿方式配送。
北京某快递网点负责人透露:”现在收寄验视越来越严格,但有些人会把香烟藏在书本、玩具里寄送,增加了检查难度。”
四、多地查处微信非法售烟案件
近年来,全国各地已查处多起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非法经营烟草的案件:
-
2020年,深圳警方破获一个利用微信销售走私香烟的团伙,涉案金额超500万元。该团伙通过30余个微信账号发展下线,销售网络覆盖多个省份。
-
2021年,浙江杭州烟草专卖局查处一起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电子烟案件,涉案当事人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非法经营额达80余万元。
-
2022年,湖南长沙查处一个利用微信群销售假冒名牌香烟的犯罪团伙,现场查获假烟200余条,涉案金额300多万元。
五、监管面临新挑战
中国控烟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微信等社交平台的私密性给烟草非法交易提供了便利,传统的监管手段面临挑战。”
据了解,目前主要的监管难点在于:
1. 交易行为隐蔽性强,证据固定困难
2. 涉案金额分散,单个案件往往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
3. 交易双方自愿,举报线索稀少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经营烟草专卖品。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销售烟草制品,同样属于违法行为。
六、平台责任与用户风险
腾讯公司安全团队回应称,微信一直严厉打击平台上的违法违规行为,用户可通过投诉渠道举报违规账号。平台会根据情况采取限制功能直至封号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香烟的消费者也面临多重风险:
– 可能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 卷入非法交易的法律风险
– 资金安全无保障
某省级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持证零售户购买烟草制品,不要轻信网上所谓的’特殊渠道’,既保护自身权益,也避免助长非法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