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云霄香烟代购”广告在社交平台悄然流传,声称可提供”免税真烟”。记者调查发现,这种打着”免税”“原厂”旗号的香烟购销行为已涉嫌违法犯罪。福建、广东等地海关近期连续破获多起涉案金额超千万元的走私案,揭开了一条横跨境外的灰色产业链。
一、暗网交易浮出水面:快递单竟写”茶叶样品”
2023年8月,厦门海关缉私局在例行检查中发现异常:一批申报为”茶叶样品”的快递包裹X光成像显示条状规则排列。开箱查验后,办案人员查获伪装成茶饼的云霄香烟共计1200条,案值达86万元。经溯源追踪,该批货物来自境外某免税岛,通过虚假申报方式企图蒙混过关。
“走私分子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通过多个快递公司分批邮寄。”办案警官透露,犯罪团伙在境外设立仓库,国内买家通过暗网平台下单后,由”水客”以行李夹带或快件伪报方式入境。这种”蚂蚁搬家”式走私手法,单次案值虽小但总量惊人。
二、直播带货新变种:网红竟用暗语推销
2024年初,广东警方破获一起利用直播平台销售走私香烟案件。犯罪嫌疑人林某在短视频平台以”云霄特产”“减压神器”为暗号,通过私信完成交易。警方收网时,在其租赁的仓库查获未贴中国烟草专卖标识的香烟800余箱,初步估算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
“直播间背景板故意展示’Y.X.‘字母组合,懂行的买家就会主动联系。”办案人员介绍,该团伙采用”线上引流+线下交易”模式,支付时要求使用虚拟货币,发货地址选择城乡结合部的快递驿站,反侦查意识极强。经鉴定,这些所谓”免税烟”实为境外生产的假冒注册商标商品。
三、学生群体成新目标:校园周边出现”奶茶店”分销点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不法分子开始向青少年渗透。2023年11月,浙江某高校附近的奶茶店被查出暗中销售云霄香烟。店主陈某交代,其通过境外社交软件联系上家,将香烟伪装成”进口零食”出售,主要客户竟是在校大学生。执法部门在现场查获的账本显示,半年内销售额达50余万元。
“这些走私烟包装酷炫,还推出水果味等新奇口味。”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指出,这类产品未经过质量检验,焦油量、尼古丁含量严重超标。某医院呼吸科接诊记录显示,近两年因吸食非法香烟导致肺部感染的青少年病例增长显著。
四、法律红线不可触碰:走私香烟面临多重处罚
根据《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许可证销售、运输烟草专卖品均属违法。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查获走私香烟案件1.2万起,案值逾15亿元。涉案人员不仅面临货物没收、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一起典型案例中,主犯王某因走私香烟逃税金额特别巨大,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法院审理查明,其团伙通过修改香烟条码、伪造检验标识等手段,三年内走私入境香烟20余万条,偷逃税款高达3000多万元。
五、跨境协作显成效:电子围栏锁定走私轨迹
随着”智慧缉私”系统投入使用,海关已建立起覆盖重点口岸的电子围栏。2024年3月,深圳海关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某物流公司申报的”电子元件”存在异常。联合执法中,办案人员在该公司集装箱暗格内查获最新款云霄香烟500箱,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
“现在走私分子会使用GPS信号屏蔽器,但我们在集装箱智能锁中植入传感器。”技术侦查人员介绍,新一代监管设备能实时监测箱内温湿度变化,当检测到符合烟草存储特征的数据波动时,系统会自动预警。该案中查获的香烟外包装还发现境外某免税店的专属标识,为跨国联合执法提供了关键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