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正规免税烟“货真价实”

近日,一则关于”正规免税香烟货源充足”的广告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记者调查发现,随着跨境旅游复苏,免税烟草市场正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机场免税店严格执行监管规定,另一方面部分线上平台出现”擦边球”销售行为。

一、免税店现场直击:严格核验购买资质

在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免税区,香烟专柜前摆放着醒目的提示牌:”需出示本人护照及30天内出入境记录”。据店员介绍,目前中华、万宝路等畅销品牌库存充足,但严格执行”每人每次不超过2条”的规定。

“所有购买信息都会录入海关系统。”免税店经理张敏向记者展示电子核销系统,”从2020年起,我们已经实现销售数据与海关总署的实时对接。”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旅客反映免税烟价格优势正在缩小。以上海产的中华(硬)为例,免税店售价为580元/条,较市面零售价仅低15%左右。中国控烟协会专家指出,这主要源于近年烟草税率的连续上调。

二、线上乱象调查:真假难辨的”免税烟”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记者以”机场代购”为关键词搜索,出现数百条相关商品信息。一个标注”三亚免税店直邮”的卖家声称可提供”不限量采购服务”,当问及海关规定时,对方随即修改了商品描述。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微商打着”海关扣押货”名义销售可疑产品。广州警方近期破获的案例显示,犯罪团伙利用高仿包装盒,将劣质烟丝伪装成免税香烟销售,涉案金额达1200万元。

“这些所谓免税烟往往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王建军指出,”我们检测的假冒产品中,焦油含量超标率达73%,部分甚至含有工业香精。”

三、政策法规透视:日渐收紧的监管网络

海关总署2023年修订的《进境旅客行李物品监管办法》明确规定:

– 年满16周岁旅客方可携带烟草制品入境
– 港澳地区入境限带香烟1条(200支)
– 其他地区入境限带2条

税务总局工作人员透露,金税四期系统已实现免税商品溯源码全覆盖。今年1-5月,全国海关共查获违规携带香烟案件2178起,同比增长34%。

某国际烟草品牌中国区负责人坦言:”我们所有正规渠道的免税烟都采用三重防伪标识,建议消费者通过‘全球购’微信小程序验证真伪。”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识别真伪有技巧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注意以下细节:
1. 包装差异:正规免税烟注明”中国关税未付”中英文字样
2. 价格区间:单条售价低于400元的基本可判定为假货
3. 销售场景:免税品必须依托出入境通关记录购买

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近期开展的专项整治中,在某写字楼查获标注”免税专供”的假冒卷烟167条。局长李明提醒:”真品免税烟不可能在境内商铺公开销售。”

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监管部门已部署专项检查行动。专家呼吁消费者选择正规渠道,同时警惕”低价”“免税直邮”等促销话术。对于市场秩序的进一步规范,本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