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追踪!免税香烟批发优质产品”货真价实”

记者 李明 报道

近日,一条关于”免税香烟批发优质产品货真价实”的广告在多个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引发业内关注。本报记者历时一个月深入调查,揭开这条看似诱人的广告背后不为人知的灰色产业链。

一、高调广告引消费者入局

“免税正品香烟,厂家直销,价格低至市场价6折!”这样的广告语在微信朋友圈、短视频平台频频出现。记者以买家身份联系到一位自称”老王”的批发商,其声称:”我们直接从保税区拿货,省去中间环节,所以价格便宜。”

据老王介绍,其提供的香烟品牌包括中华、玉溪、黄鹤楼等国内知名品牌,以及万宝路、七星等进口香烟,价格普遍比正规渠道低30%-50%。当记者询问货源合法性时,对方信誓旦旦表示:”绝对正规渠道,都有完整的海关通关单据。”

二、暗访发现猫腻

为核实情况,记者暗访了位于某保税区附近的所谓”免税仓库”。表面看,这里确实堆放着各种品牌的香烟,外包装与正品无异。但仔细观察发现,部分香烟的条形码存在异常,防伪标识的印刷质量也与正品有细微差别。

“这些都是高仿货,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真正的免税香烟有严格的数量限制和销售渠道,不可能像这样大批量批发。”

三、真实案例触目惊心

2022年,浙江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假冒注册商标案,查获假冒”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30余万条,案值超2亿元。犯罪团伙正是以”免税正品”为幌子,通过社交平台发展下级代理,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无独有偶,今年3月,广州海关缉私局摧毁一个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走私香烟的犯罪团伙。该团伙通过伪造跨境电商订单,将境外香烟伪装成个人物品走私入境,再以”免税正品”名义销售,涉案金额达1.5亿元。

四、行业专家解析风险

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对烟草制品实行专卖制度,任何未经许可销售烟草制品的行为都属违法。所谓’免税香烟批发’大多涉嫌走私或假冒伪劣。”

法律专家指出,购买此类产品存在多重风险:
1. 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可能使用劣质原料危害健康

2. 交易不受法律保护,出现纠纷难以维权
3. 若涉及走私或假冒,购买者也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五、监管持续加码

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加大对非法烟草交易的打击力度。2023年上半年,全国海关共查获走私香烟案件452起,查扣香烟287万条;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假冒伪劣烟草案件1365件。

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对社交平台烟草广告的监测,严厉打击利用网络平台非法销售烟草制品行为。同时,与海关、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开展专项整治。

六、消费者如何辨别

面对五花八门的”免税香烟”广告,消费者该如何辨别真伪?业内人士建议:

  1. 查看销售资质:正规烟草零售商必须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2. 核实产品信息:可通过烟草专卖局的防伪查询系统验证真伪
  3. 警惕过低价格:免税商品也有合理价格区间,远低于市场价的多有问题
  4. 选择正规渠道:建议到持有许可证的实体店或官方电商平台购买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些非法销售者往往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一个微信号或网店被封,立即换新的继续经营。部分团伙甚至将服务器设在境外,增加查处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监管趋严,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变换手法,如以”烟标收藏”“空盒回收”为名行销售之实,或通过建立私密聊天群组进行交易,隐蔽性更强。

某电商平台负责人透露,平台通过AI技术和大数据分析,2022年共拦截疑似非法烟草交易信息超过120万条,封禁违规账号3.6万个。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在记者结束调查之际,又发现一个新的”免税香烟批发”广告在某个小众社交平台悄然出现,配图精美,承诺”100%正品保障”。这再次印证了打击非法烟草交易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监管部门、平台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