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通过长达三个月的暗访调查发现,在知名B2B平台1688上,大量标榜”一手云霄香烟批发”的商家通过伪造产地证明、篡改物流信息等手段,将劣质烟草制品伪装成正品云霄香烟进行销售。这些产品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更对国家烟草专卖制度造成冲击。
一、平台现”云霄香烟”批发产业链
在1688平台搜索”云霄香烟批发”,显示超过200家供应商提供相关产品,其中标注”厂家直供”“海关扣押货”等关键词的店铺占比达63%。记者以批发商身份联系了销量排名前10的商户,所有商家均承诺”保真”且”可提供完整报关单”。
“我们是从云霄卷烟厂直接拿货的,每条只要85元,量大的话还能再便宜。”名为”闽南烟草批发”的客服向记者发送了所谓”车间生产视频”,但经技术鉴定,该视频系盗用某烟草公司宣传片片段。
二、假冒手段触目惊心
调查发现,造假者主要采用三种方式混淆视听:
-
包装克隆技术
查获的假冒产品中,外包装与正品相似度达95%,仅防伪标荧光反应存在差异。2023年泉州海关通报的案例显示,某批次查获的600条假烟中,连专业验货员都需借助仪器辨别。
-
物流信息造假
商家提供的”云霄发货”物流单实际为虚拟订单。记者跟踪的5个包裹中,3个实际从漳州龙海发出,2个始发地为广东汕头,与宣称的”原厂直发”完全不符。 -
证件PS篡改
所谓”烟草专卖许可证”多为图像处理软件伪造。2024年1月,龙岩市烟草专卖局查处案件中,不法分子使用同一张许可证编号对应7个不同企业名称。
三、暴利催生灰色产业链
据知情人士透露,假冒云霄香烟成本不足30元/条,通过1688平台批发价可达80-120元,终端零售则卖到180-250元。2023年莆田警方破获的案例中,犯罪团伙半年内通过平台交易假烟2300余件,涉案金额超4000万元。
“这些店铺存活周期通常只有2-3个月。”平台内部人士透露,商家会通过频繁更换店铺名称、购买好评等方式规避监管。记者统计发现,相关店铺的平均存续时间仅为87天。
四、消费者维权陷困境
由于平台交易的特殊性,受害者维权异常艰难:
- 广东消费者李先生花费1.2万元采购的”云霄香烟”,经检测焦油含量超标3倍,但平台以”烟草属违禁品”为由拒绝售后
- 2023年消费投诉数据显示,烟草类网购纠纷调解成功率不足15%
- 多数商家要求微信私下交易,导致交易记录无法作为维权证据
五、监管风暴正在形成
面对乱象,相关部门已采取行动:
-
平台整治
1688在2024年Q1下架相关商品链接1700余条,但记者实测发现,以”云宵”“云枭”等谐音关键词仍可搜到大量替代 listing。 -
执法升级
2024年3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启动”利剑2024”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网络售假。最新数据显示,专项行动首月已侦破相关案件41起。 -
技术防控
中国烟草总公司正推进”一物一码”追溯系统,未来消费者扫码即可验证真伪。但该系统全面落地仍需时日。
六、行业痼疾待破解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该乱象背后存在深层矛盾:
- 正品云霄香烟年产量约50万箱,但市场流通量超过200万箱
- 正规渠道批发价约120元/条,与假烟存在40%以上价差
- 现行法规对网络售假处罚力度不足,单个案件最高罚款仅20万元
(文中涉及企业名称均为化名,部分数据来源于国家烟草专卖局年度报告及公开执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