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百乐香烟在云南便利店上架”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这个被烟民称为”望梅止渴”的传闻,让不少消费者专程前往便利店询问。记者实地走访昆明、大理等地20余家便利店发现,所谓”百乐香烟上架”更像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一、便利店现”百乐”踪影?实为同名矿泉水
在昆明市五华区一家连锁便利店,店员小张向记者展示了最近频繁被问询的”百乐”商品——货架上整齐摆放的”百乐”品牌矿泉水。”每天至少有十几位顾客进门就问百乐香烟,我们解释是矿泉水后,很多人都露出失望的表情。”小张苦笑着说。
类似情况在大理古城更为突出。位于人民路的某便利店店主李女士表示,自五一假期以来,询问百乐香烟的游客明显增多。”有顾客甚至拿着抖音上的视频来对质,说看到云南便利店在卖百乐烟,我们只能调监控证明从未销售过。”
二、跨境购烟乱象催生”替代品”需求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近年来跨境购烟渠道收紧的现实。从事烟草进出口贸易的王先生透露:”2022年海关总署开展‘国门利剑’行动后,个人携带香烟入境数量从400支减至200支,代购成本上涨了40%。”
云南大学社会学家周明教授分析:”当真实需求无法通过正规渠道满足时,消费者会产生‘替代性满足’心理。就像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那样,听到品牌名称就能缓解部分消费渴望。”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红河州曾查获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的跨境假烟案,查扣的假冒品牌中就包括百乐香烟。这提示消费者,非正规渠道购买的所谓”进口烟”存在重大质量风险。
三、便利店经营者的”甜蜜烦恼”
对于便利店从业者来说,这场乌龙既是商机也是困扰。昆明市零售行业协会数据显示,5月以来便利店瓶装水销量同比上升18%,其中”百乐”矿泉水增幅达35%。但频繁解释也增加了人力成本。
“我们正在考虑制作说明海报。”日新连锁便利店运营总监透露,部分门店已试点在烟酒柜台放置提示牌,注明”本店未销售百乐等进口香烟”,同时推荐合法在售的同类商品。
四、监管部门提醒消费风险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明确表示:”目前我国合法销售的香烟必须印有中文警语和专卖标识,所有进口卷烟都需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许可。”2024年一季度,全省共查处非法经营烟草案件87起,查获违规卷烟1.2万条。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未经许可销售进口香烟最高可处违法经营额五倍罚款,构成犯罪的还将追究刑事责任。消费者购买此类商品同样面临健康与法律双重风险。
五、替代消费背后的心理机制
心理学专家陈教授用”品牌移情”解释这种现象:”当某个品牌成为特定生活方式的象征时,消费者会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投射到品牌相关的一切信息上。”这种现象在Z世代消费者中尤为明显。
记者在昆明南屏街随机采访的12位年轻消费者中,有9人表示知道百乐香烟”云南有售”是谣言,但仍有3人承认”看到相关消息会下意识点开”,其中1人甚至保存了虚假销售信息的截图。
六、行业变革中的消费新趋势
中国控烟协会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电子烟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25%。这种替代性烟草制品正在改变传统消费习惯。某电子烟品牌云南区负责人表示:”我们注意到部分传统卷烟消费者的转化需求,正在研发更接近国际混合型香烟口感的产品。”
与此同时,烟草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全国统一电子交易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线上烟草证办理量同比增长63%,但所有交易品种均为国内合法注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