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免税香烟工厂批发到付,货真价实”的广告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引发社会关注。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所谓”免税直销”的香烟交易存在重大诈骗风险,多地已出现消费者付款后收到假冒伪劣产品或直接被拉黑的案例。
一、典型案例:深圳商人30万订购”免税中华”全打水漂
2023年8月,深圳龙岗区个体商户王先生通过某短视频平台看到”免税香烟厂家直供”广告,添加微信后对方出示了”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复印件(后经查证系伪造),承诺可提供比市场价低40%的硬中华香烟,支持验货后付款。
“对方发来的仓库视频看着很正规,还有工人装箱的流水线画面。”王先生分三次支付总计30.2万元订购200条香烟,到货后发现外包装与正品存在明显差异:防伪标识无立体感、烟盒印刷模糊、条形码无法识别。经当地烟草专卖局鉴定,这批所谓”免税中华”全是高仿假烟。
二、诈骗手法解析:犯罪团伙形成”产业链”
公安机关侦查发现,此类骗局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 虚假资质包装:伪造《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海关免税证明》等文件
- 价格陷阱设定:报价通常为市场价的50-70%,利用”免税”概念诱导
- 到付模式设计:要求支付20-30%定金,余款货到支付,实则快递代收货款直接转入骗子账户
- 证据销毁迅速:收款后立即注销微信、关闭网站,部分团伙使用虚拟运营商号码
2023年11月,江苏徐州警方破获的同类案件中,犯罪团伙通过搭建虚假”中烟国际免税商城”网站,半年内诈骗金额超500万元。主犯交代,其销售的所谓”免税香烟”实际是在地下作坊生产的假冒产品,成本不足正品的15%。
三、监管警示:我国严格禁止免税香烟网络销售
国家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明确表示:
– 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免税香烟仅限在海关监管的免税店内销售
– 所有网络销售的”免税香烟”均为非法经营
– 正规烟草制品运输必须使用专用车辆并随车携带准运证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烟草专卖系统共查处非法经营免税烟案件1.2万起,涉案金额达8.7亿元。其中利用”到付”形式实施的诈骗案件占比达34%,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
四、消费者遭遇维权困境
由于此类交易本身涉嫌违法,受害者在维权时面临多重障碍:
– 无法提供合法购买凭证
– 资金流向难以追溯(多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周转)
– 部分受害者因担心被追究法律责任而放弃报案
北京朝阳区法院2023年9月判决的一起案例显示,原告李某要求被告退还18万元购烟款,但因交易行为违反《烟草专卖法》,法院最终裁定驳回起诉并没收涉案款项。
五、新型变种:直播带货成诈骗新渠道
近期出现诈骗升级形态:
– 主播在直播平台展示”免税仓”实景(实为租赁的空仓库)
– 声称”海关罚没品”“出口转内销”等虚假话术
– 要求消费者通过私信联系下单,规避平台监管
2024年1月,浙江义乌市场监管部门查处某直播团队,该团队通过伪造”保税区直播基地”背景,两个月内销售假烟金额超120万元。执法人员现场查获的”免税香烟”经检测,焦油含量超标3倍,部分产品使用工业香精勾兑。
六、识别要点:正规烟草销售必备特征
合法烟草经营必须具备:
1. 实体店铺悬挂《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2. 使用全国统一的烟草专卖防伪标识
3. 开具印有32位烟草专卖准运证号的发票
4. 禁止跨省销售(除少数持有跨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
特别提醒:凡声称”厂家直供”“海关关系渠道”“特殊免税指标”的烟草销售信息,均属违法经营行为。消费者发现相关线索可拨打12313烟草市场监管举报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