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在1688批发平台出现大量标注”香烟一手货源”的商家,通过模糊关键词、隐藏联系方式等手法规避平台审核。这些商家往往以”烟草替代品”“免税烟丝”为幌子,实际销售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的卷烟产品。
一、暗语交易:平台现”香烟批发”变异关键词
记者以”外贸烟商”身份在1688平台实测发现,输入”香烟”等直接关键词会被系统屏蔽,但变换为”口粮”“免税香草”“特供植物制品”等隐晦表述后,立即出现上百家供应商。其中排名靠前的”XX烟草贸易公司”店铺显示:
– 月成交量超过2000笔
– 商品主图使用中华、黄鹤楼等正品烟盒照片
– 详情页却标注”仿真模型”“收藏用品”
典型案例:2023年12月,广州海关查获的5万条假冒中华香烟中,有1.2万条溯源至1688某商家”鑫隆烟具批发”,该店铺以”烟具配件”为类目上架,实际通过微信完成交易。
二、真假难辨:造假手段持续升级
(1)高仿包装产业链成熟
- 福建漳州某查获窝点查获的假冒香烟,采用与原厂相同的镭射防伪码
- 扫描部分二维码竟能跳转至正规烟草公司网站(系黑客入侵篡改)
(2)物流环节”合法化”包装
- 使用”食品”“日用品”等虚假品名报关
- 采取”化整为零”发货策略(单包裹不超过10条)
最新案例:2024年3月,浙江台州破获的跨境假烟案中,犯罪团伙专门购买正规物流公司面单打印机,给假包裹贴上真实物流信息。
三、平台监管存在三大漏洞
-
关键词过滤机制滞后
- 商家每隔48小时更换新关键词(如近期出现的”618特供草本”)
- 使用谐音字(例:”相焉”“香咽”)
-
资质审核形同虚设
- 记者实测用PS伪造的《烟草专卖许可证》通过平台审核
- 超过60%涉烟商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不含烟草
-
跨平台交易难追溯
- 商家引导买家添加微信/QQ沟通
- 采用”货到付款”规避线上交易记录
四、消费者维权陷困境
北京朝阳区法院2023年受理的32起网络购烟维权案件中:
– 28起因”交易发生在第三方平台”被驳回起诉
– 仅1起成功获赔(买家保留完整开箱视频)
专家提醒: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未取得许可证通过网络销售香烟均属违法,消费者权益不受法律保护。
五、多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2024年以来已有显著案例:
– 深圳:查处利用跨境电商模式走私香烟案,案值超2亿元
– 昆明:打掉伪装成茶叶批发商的假烟团伙,查获设备12台
– 杭州:约谈1688等平台属地负责人,要求建立”涉烟关键词动态清单”
法律前沿:上海市监局最新出台《网络平台烟草制品信息处置指引》,明确要求平台对反复改头换面的涉烟商家采取主体封禁措施。
六、深度追踪:假烟暴利链条揭秘
以某畅销品牌为例的成本对比:
项目 | 正品成本 | 假货成本 |
---|---|---|
原材料 | 85元/条 | 22元/条 |
包装 | 30元/条 | 15元/条 |
物流 | 10元/条 | 5元/条 |
终端批发价 | 280元/条 | 90元/条 |
某被捕嫌疑人供述:”通过1688招揽下级代理,发展一个省级代理就能月入20万。”
七、行业呼吁建立联合防控机制
中国烟草学会专家提出建议:
1. 电商平台需接入全国烟草专卖许可证查询系统
2. 物流企业建立”烟草制品寄递白名单”
3. 支付机构对高频小额烟草交易实施风控
目前阿里巴巴公示数据显示,2023年共下架涉烟商品23.6万件,但记者实测发现,相同商品换个标题后重新上架平均仅需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