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消费者向本网反映,部分打着”免税正品”旗号的外烟网购商城存在以假乱真、虚假宣传等乱象。记者历时半个月调查发现,这个游离于监管灰色地带的行业,正上演着一场”劣币驱逐良币”的荒诞剧。
一、真烟盒装假烟丝:高端玩家的”狸猫换太子”
2023年5月,上海海关破获一起案值超2000万元的走私假烟案。执法人员发现,犯罪团伙通过回收正品香烟包装盒,填入劣质烟丝后重新塑封,在多个电商平台以”保税区直发”名义销售。经检测,这些假烟焦油含量超标3倍,重金属含量达到正品的7倍。
“买到的七星蓝莓爆珠包装完全一样,但抽起来有股塑料味。”北京朝阳区消费者李先生展示其花费380元购买的”日本直邮”香烟,经烟草专卖局鉴定,外包装防伪码系伪造,烟丝中使用工业香精调味。
二、跨境平台成重灾区:三无店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记者实测发现,在某跨境电商平台搜索”外烟代购”,立即弹出27家相关店铺。这些店铺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 营业执照显示为日用百货公司
– 商品详情页强调”海关扣押包赔”
– 用户评价中夹杂大量”求联系方式”的疑似水军
2023年3月,深圳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优品全球购”等5家网店,其实际发货地均为福建某城中村,所谓”迪拜免税仓”根本不存在。执法人员透露:”查获的2万条香烟中,90%使用伪造的CIQ标志。”
三、维权困境:消费者陷入举证”死循环”
由于外烟本身在我国属于禁止网络销售的商品,消费者维权时面临特殊困境:
1. 投诉时被平台以”违禁品”为由拒绝受理
2. 向烟草局举报需提供购买凭证,但卖家通常拒开发票
3. 假烟鉴定需破坏包装,导致无法退货
2022年杭州互联网法院数据显示,涉及外烟网购的诉讼案件中,消费者胜诉率不足15%。主审法官指出:”多数被告采用空壳公司注册,判决后立即注销工商登记。”
四、监管升级:多部门启动”清网2023”专项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已联合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下发通知,重点整治:
– 跨境电商平台违规销售烟草制品
– 社交媒体烟草广告
– 物流企业违规承运烟草
截至发稿前,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已下架”外烟”“代购烟”相关关键词搜索,但记者仍能通过”歪果货”“出口版”等变异词查找到相关商品。某跨境电商内部人士透露:”我们日均清理200多个烟草类商品,但机器识别正品包装的成功率只有60%。”
五、行业暗流:暴利催生专业造假产业链
调查中发现,外烟造假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1. 包装组:专门收购正品烟盒,每条回收价5-20元
2. 原料组:从越南、缅甸走私劣质烟叶
3. 加工组:使用二手包装机进行封装
4. 销售组:通过微商、跨境电商等渠道分销
福建某地办案民警向记者展示查获的账本:”一条成本35元的假万宝路,转手卖到280元,利润率高达700%。”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造假窝点卫生条件极差,查获的原料中甚至混有霉变烟草。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