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正品香烟官网货源”的广告在多个社交平台引发广泛讨论。该广告宣称提供”货真价实”的香烟产品,并承诺”厂家直供、价格优惠”。记者调查发现,类似宣传背后隐藏着诸多法律风险和消费陷阱。
网络售烟乱象频发 消费者权益难保障
2023年5月,江苏省南京市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网络销售假烟案。犯罪嫌疑人通过搭建所谓”正品香烟官网”,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各类品牌香烟。经查,该网站销售的所谓”免税烟”“特供烟”均为假冒伪劣产品,涉案金额高达1200余万元。
“这些网站往往打着’厂家直销”免税特供’的旗号,实际上销售的要么是假冒伪劣产品,要么就是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的走私烟。”南京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负责人表示。
类似案件在全国多地均有发生。2022年8月,广东省广州市警方捣毁一个利用短视频平台引流、通过微信交易的网络售烟团伙,查获假烟2000余条;2023年3月,浙江省杭州市查获一起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走私香烟案件,涉案金额超过800万元。
“官网”噱头背后的法律风险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正品香烟官网”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 网站设计粗糙,但突出显示”官方授权”“厂家直供”等字样
2. 产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零售价
3. 支付方式以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为主
4. 客服回避具体货源问题,强调”绝对正品”
“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不得从事烟草专卖品的生产、批发、零售业务。”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律师指出,”这些网站所谓的’官网’身份根本站不住脚,正规烟草公司绝不会通过这种方式销售产品。”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网站还涉嫌诈骗。2023年4月,四川省成都市一位消费者在某”香烟官网”下单支付后,不仅没有收到货物,网站也随之关闭,损失近万元。
监管持续加码 多方合力打击违法行为
面对网络售烟乱象,相关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国家烟草专卖局自2022年起开展”净网”专项行动,重点整治互联网涉烟违法行为。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查处互联网涉烟案件1.2万起,关闭违法网站及账号8000余个。
“我们建立了与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的长效协作机制,对网络售烟行为实施全链条打击。”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各大电商平台也加强了对涉烟信息的监控和清理。
专家建议,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香烟产品。正规烟草零售店均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且实行明码标价。对于网络上的低价促销信息,要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新型销售手法层出不穷 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随着监管力度加大,不法分子的销售手法也在不断翻新。近期出现了一些新型网络售烟模式:
- 利用社交平台”种草”:通过短视频展示”特殊渠道”获得的香烟,诱导消费者私信联系
- “代购”幌子:声称可以代购免税店或境外香烟,实则销售假冒产品
- 社群营销:组建微信群、QQ群,在群内进行香烟销售
- 直播带货:部分主播以”品鉴”“展示”为名,实际进行香烟销售
2023年6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一起典型案例显示,某主播通过直播平台展示各种香烟产品,引导观众添加微信购买,短短三个月销售额就达50余万元。
“这些新型销售手法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要特别注意,任何形式的网络售烟都是违法行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都得不到保障。”
国际案例警示:网络售烟危害不容小觑
网络非法售烟问题并非中国独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2022年报告显示,全美共查处非法网络售烟案件3000余起,其中大部分涉及未成年人购买。
在英国,一项调查发现,通过网络购买的香烟中,近40%为假冒产品,这些产品不仅逃税,还可能含有超标的有害物质。2021年,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对网上购买的20个香烟样本检测后发现,其中7个样本的焦油含量超出标注值50%以上。
“这些国际案例说明,网络非法售烟是个全球性问题,危害极大。”公共卫生专家李教授表示,”除了逃税和假冒伪劣问题,更重要的是规避了年龄验证,增加了未成年人接触烟草产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