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控烟力度持续加大,免税店这一最后的香烟”避风港”也迎来政策收紧。近日,海南离岛免税店全面下架香烟产品的消息引发热议,标志着我国免税香烟销售进入”烟消云散”的新阶段。
免税香烟政策迎来重大调整
2023年12月,海南省商务厅发布《关于停止离岛免税销售香烟的公告》,要求全省离岛免税店自2024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香烟销售。这一政策调整直接影响到三亚国际免税城、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等海南主要免税购物场所。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首次对免税香烟销售进行限制。早在2022年7月,财政部等三部门就联合发布公告,取消海南离岛免税购物中”邮寄送达”和”返岛提取”两种提货方式购买的香烟类商品免税资格。此次政策则是彻底关闭了免税香烟的销售渠道。
政策调整背后的多重考量
健康中国战略推进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达100万。免税店作为特殊销售渠道,其相对宽松的购买条件客观上降低了吸烟门槛。此次政策调整直接响应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的控烟目标。
国际公约履约要求
我国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国,有义务逐步减少烟草供应渠道。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高级顾问潘洁兰博士曾指出:”免税店不应成为规避国家烟草管控的漏洞。”此次政策调整是我国履行国际承诺的具体体现。
防止走私套利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海关共查获香烟走私案件1200余起,案值超过8亿元。免税香烟因价格优势,常被不法分子作为走私套利目标。关闭这一渠道有助于切断走私链条。
政策影响面面观
消费者反应两极
经常往返海南的商务人士王先生表示:”以前每次离岛都会买几条免税烟送客户,现在这个渠道断了确实不方便。”而健康倡导者李女士则点赞政策:”早就该这样了,免税店不该成为烟草的特区。”
免税店经营策略调整
中免集团2023年财报显示,香烟类商品销售额约占其离岛免税业务的15%。面对新规,各免税店正加速布局美妆、酒类等高毛利商品。三亚国际免税城已计划将原香烟专区改造为高端巧克力体验区。
烟草行业转型加速
中国烟草总公司近年持续推进”减量提质”战略,2023年卷烟产量同比减少1.3%。行业专家指出,免税渠道的关闭将进一步倒逼烟草企业加快新型烟草制品研发。
国际经验对比
全球范围内,免税香烟政策呈现持续收紧趋势:
– 新加坡自2020年起全面禁止免税香烟销售
– 澳大利亚将免税香烟携带量从50支减至25支
– 欧盟计划2026年前取消机场免税店香烟销售
与之相比,我国此次政策调整虽显突然,但符合国际控烟大趋势。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显示,全球已有42个国家和地区全面或部分禁止免税香烟销售。
政策执行中的现实挑战
尽管政策方向明确,但执行层面仍存在难点:
1. 边境免税店政策尚未同步调整,满洲里、霍尔果斯等口岸免税店仍可购买香烟
2. 部分离岛游客反映,政策实施初期仍有免税店以”库存清理”名义销售香烟
3. 代购渠道转向更隐蔽的社交媒体交易,监管难度增大
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智慧海关”建设,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打击违规行为。2024年1-3月,海口海关已查处违规携带香烟案件37起。
未来政策走向预测
多位政策研究专家指出,海南试点后,政策可能向全国推广:
– 2024年内或将取消所有离岛免税渠道香烟销售
– 2025年前可能调整口岸免税店香烟销售政策
– 新型烟草制品(如电子烟)可能纳入免税禁售范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马亮认为:”免税香烟政策的调整只是开始,未来还将看到烟草税提高、包装警示强化等一系列组合拳。”
行业应对建议
面对不可逆转的政策趋势,相关主体需提前谋划:
– 免税运营商:加快商品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
– 烟草企业:加大HNB(加热不燃烧)等减害产品研发投入
– 零售终端:转型健康产品销售,如电子烟配套服务
– 消费者:适应政策变化,理性看待烟草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跨国烟草公司已开始布局后免税时代。菲利普莫里斯国际2023年在中国设立创新中心,重点研发低风险烟草产品;英美烟草则加大了对深圳电子烟企业的投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