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烟草管控日益严格,一些消费者将目光投向了海外香烟市场。记者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暗访调查,发现一个号称”100%正品保障”的外烟代购网站背后,隐藏着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一、代购网站宣称”海关包税”引关注
在某社交平台上,名为”环球烟品代购”的网站打出诱人广告:”专营欧美日韩免税香烟,支持验货,假一赔十”。网站展示的香烟价格普遍比国内专卖店低30%-50%,且承诺”海关包税直达”。
记者以买家身份联系客服,对方表示:”我们有特殊清关渠道,每月发货量超2000单,从未被扣。”当问及货源时,客服仅含糊回应”直接对接境外免税店”。
二、暗访揭开代购内幕
通过技术手段追踪,记者发现该网站实际运营地位于福建某地。在当地线人协助下,记者接触到一位曾在该代购网工作的前员工李某(化名)。
“所谓境外直邮都是幌子。”李某透露,”大部分香烟是从中越、中缅边境走私入境,然后重新包装成’海外代购’。”据其介绍,团伙在广西、云南设有多个中转仓库,通过物流公司”洗单”,将国内发货伪装成跨境快递。
三、触目惊心的造假产业链
更令人震惊的是,调查发现该网站存在”真假混卖”现象。在某次交易中,记者收到的所谓”日本免税版七星香烟”,经专业机构检测,焦油含量等指标与正品存在明显差异。
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指出:”这些假冒外烟多使用劣质烟叶,部分检测出重金属超标,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022年长三角地区破获的”3·15”特大假烟案中,就查获类似假冒外烟17万条,案值逾亿元。
四、监管盲区下的风险
法律专家表示,此类代购行为涉嫌多重违法:
1. 逃避关税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罪
2. 未经许可经营烟草专卖品构成非法经营罪
3.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但实际操作中,由于代购采用网络化、碎片化运作,加上消费者往往因”图便宜”不愿举报,导致打击难度较大。2023年上海海关查获的跨境电商走私案中,就发现不法分子利用”蚂蚁搬家”方式,通过数百个个人账户分散下单。
五、消费者维权困境
多位受害者向记者反映维权无门。北京的张先生花费6800元购买”古巴高希霸雪茄”,收货后发现是劣质仿品,但网站已关闭,支付平台以”虚拟商品交易”为由拒绝退款。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根据《烟草专卖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消费者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烟草制品,不仅权益无法保障,还可能因购买走私物品承担法律责任。
六、行业乱象亟待整治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代购网站普遍存在以下特征:
– 频繁更换域名和收款账户
– 使用境外服务器规避监管
– 在社交平台采用”关键词规避”宣传
– 伪造海关清关单据和物流信息
烟草行业研究员指出:”这种灰色交易既冲击正规烟草市场,又造成国家税收流失。仅2022年,全国烟草专卖系统就查处非法渠道进货案件2.3万起,涉案金额超50亿元。”
七、最新案件警示
就在本月,广州海关通报破获一起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走私外烟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查获各类外烟1.2万条。犯罪嫌疑人交代,其通过代购网站销售的香烟,实际进货价不足标价的三分之一。
海关人员现场演示了走私分子的”障眼法”:将香烟伪报为”食品样品”或”日用品”,利用”化整为零”的方式逃避监管。该团伙还专门研究不同口岸的查验规律,选择”宽松时段”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