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免税代购app平台”鱼目混珠”

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各类免税代购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在这些平台中,不少打着”免税”“正品”“低价”旗号的App却暗藏猫腻,让消费者防不胜防。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免税代购App存在虚假宣传、货不对板、售后服务缺失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免税代购”成新风口 乱象频出引担忧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免税代购业务增长尤为迅猛。然而,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不法商家也盯上了这块”肥肉”。

“刚开始用的时候确实能买到便宜的正品,后来发现商品越来越不对劲。”北京消费者王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在某免税代购App上购买的奢侈品包包,经专柜鉴定为高仿品。当她要求退货时,平台却以”跨境商品不支持无理由退货”为由拒绝。

类似案例并非个例。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2023年度跨境电商消费投诉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共受理跨境电商投诉1.2万余件,同比增长43%。其中,涉及免税代购的投诉占比达35%,主要问题集中在商品质量、虚假宣传和售后服务等方面。

二、典型案例:免税代购App”狸猫换太子”

案例1:”免税价”竟比专柜还贵

2023年8月,杭州消费者李先生在某知名免税代购App上购买了一款标价”免税价3999元”的某品牌手表。收到货后,李先生发现该手表在品牌官网的售价仅为3699元。”说好的免税低价,结果比官网还贵300元。”李先生气愤地说。

记者调查发现,该平台利用消费者对”免税”概念的误解,将部分商品标为”免税价”,实则价格并无优势,有的甚至高于市场价。平台客服对此解释称:”免税指的是免除进口关税,但商品本身价格由市场决定。”

案例2:海外小票造假一条龙

2023年”双十一”期间,广州张女士在某代购App花费5600元购买了一款奢侈品钱包。收到商品后,张女士发现做工粗糙,便要求查看购物小票。平台发来的”海外专柜小票”显示购买地为法国巴黎,但经专业人士鉴定,该小票系伪造。

更令人震惊的是,记者暗访发现,一些不法商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造假产业链。在某电商平台,只需花费20-50元,就能购买到各类奢侈品牌的”海外专柜小票模板”,甚至可以按客户要求定制购买时间、地点等信息。

案例3:平台跑路 消费者维权无门

2024年初,注册地在海南的某免税代购App突然关闭,大量消费者支付的货款无法追回。据不完全统计,涉及金额超过200万元。消费者组建的维权群中,有人反映:”充值的5000多元还没用完,平台就打不开了。”

记者查询发现,该平台运营公司成立于2022年9月,注册资本仅10万元,参保人数为0。法律专家指出,这类”皮包公司”一旦跑路,消费者很难通过法律途径挽回损失。

三、行业乱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1. 准入门槛低 监管存在空白

目前,我国对跨境电商平台的监管主要依据《电子商务法》和《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但对于专门从事免税代购的App,尚未出台针对性的管理规定。这导致一些平台钻法律空子,以”跨境”“代购”为名逃避监管。

“很多代购App的运营主体都是小微企业甚至是个人,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很难维权。”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邱宝昌指出。

2. 信息不对称 消费者难辨真伪

免税商品涉及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多个税种,普通消费者很难准确计算免税后的合理价格。一些平台正是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以”免税”为噱头进行虚假宣传。

此外,跨境商品的物流信息、清关记录等关键信息往往不透明,给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从下单到收货,全程看不到清关信息,怎么知道是不是真的免税商品?”有消费者质疑道。

3. 售后维权成本高

由于跨境购物的特殊性,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往往面临举证难、鉴定难、维权成本高等问题。某跨境电商平台负责人坦言:”如果是国内商品,消费者可以直接找商家或平台维权。但跨境商品涉及多个环节,责任认定更加复杂。”

四、消费者如何避开免税代购陷阱?

1. 选择正规平台

优先选择有跨境电商资质的平台,如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大型平台。查询平台是否在工信部备案,是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备案。

2. 核实商品信息

要求平台提供完整的商品溯源信息,包括原产地证明、进口报关单等。对于奢侈品,可要求提供专柜小票,并通过品牌官网验证小票真伪。

3. 警惕异常低价

“免税”不等于”免费”,正常情况下免税商品价格比国内专柜便宜10%-30%是合理的。如果出现五折甚至更低的”免税价”,极有可能是假货或骗局。

4. 保留交易凭证

保存好订单信息、支付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建议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避免直接向个人账户转账。

五、专家呼吁加强监管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针对免税代购App乱象,多位专家呼吁完善监管机制:

  1. 建立免税代购平台备案制度,提高准入门槛;
  2. 要求平台公示商品溯源信息和税费明细;
  3. 建立跨境消费纠纷快速处理机制;
  4. 加大对虚假宣传、售假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免税代购是跨境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因为少数不法商家损害整个行业的信誉。”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需要政府、平台、消费者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促进这个新兴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