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追踪!福建烟草批发价”水涨船高”

原料成本攀升叠加政策调整 福建烟草批发价持续走高

近日,本报记者通过多方渠道调查发现,福建省烟草批发价格自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持续攀升。据福州某烟草批发商透露,部分畅销品牌单条批发价较去年同期上涨15%-20%,创下近五年新高。

“中华(硬)去年这时候批发价还是380元/条,现在已经涨到435元;利群(新版)从210元涨到245元,涨幅非常明显。”厦门集美区某烟草批发部负责人林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进货单。数据显示,这种涨价趋势在全省范围内呈现普遍性,且高端品牌涨幅更为显著。

涨价潮背后的多重推手

1. 烟叶收购价上调形成传导效应
2023年全国烟叶收购价格平均上调6.5%,其中福建主要烟区南平、三明的优质烟叶收购价涨幅达8%。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内部人士透露,这直接导致卷烟生产成本增加约5-7个百分点。

2. 税收政策调整加重企业负担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调整卷烟消费税的通知》,将甲类卷烟消费税从56%提高至59%。业内人士估算,这项调整使得每标准条(200支)卷烟增加税收成本约12-15元。

3. 物流与仓储成本攀升
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2023年国内物流成本同比上涨9.2%。福建某烟草物流中心数据显示,单箱卷烟省内配送成本从35元增至42元,跨省运输成本增幅更大。

典型案例:泉州批发商的三次调价通知

记者获得的一份泉州丰泽区烟草经营部的内部文件显示,该商户在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期间,先后三次收到上游供应商的调价通知:

  • 2023年9月15日:7个中高端品牌上调3-5%
  • 2023年12月8日:全线产品上调2-8%
  • 2024年2月20日:重点品牌二次调价4-6%

“以往一年调价1-2次是常态,半年内三次调价前所未见。”该经营部财务主管王女士表示,频繁调价导致库存管理难度加大,部分客户转向其他渠道采购。

零售终端承压明显 部分商户调整经营策略

福州鼓楼区便利店店主郑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卖一条烟能赚30-40元,现在利润空间压缩到20元左右。我们不得不提高零售价,但销量明显受影响。”

厦门思明区多家烟酒店出现”价签更换频繁”现象。某连锁超市采购经理透露,他们已减少高档卷烟的采购量,转而增加中低端产品比例,”200元以下的烟现在占我们库存的6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个百分点”。

特殊现象:云霄等地出现”非标产品”回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漳州云霄等传统烟草产区,市场监测发现部分非正规渠道的”白包烟”交易量有所上升。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在2024年1月的专项整治中,查处了7起违法销售案件,涉案金额达82万元。

“这些产品没有正规税标,价格比正品低30%-40%,主要流向农村市场和流动摊点。”漳州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负责人表示,将加大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行业预测:短期内价格或维持高位

福建省烟草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行业报告指出,考虑到烟叶种植面积缩减、人工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2024年烟草制品价格大概率保持高位运行。该报告特别提示,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关控烟措施的深入推进,行业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

多位批发商向记者反映,目前上游供货周期明显延长,部分紧俏品牌需要提前两周预订。宁德某烟草公司配送中心出现”排队等货”现象,高峰期等待时间超过48小时。

数据透视:福建主要地市烟草批发价变动情况(2023Q4 vs 2022Q4)

品牌 福州(元/条) 厦门(元/条) 泉州(元/条) 涨幅
中华(硬) 435(+55) 438(+58) 432(+52) 14.5%
芙蓉王(硬) 320(+35) 325(+40) 318(+33) 12.1%
利群(新版) 245(+35) 248(+38) 242(+32) 16.7%
七匹狼(纯境) 180(+20) 182(+22) 178(+18) 11.8%
玉溪(软) 265(+30) 268(+33) 263(+28) 12.3%

(注:括号内为同比上涨金额)

消费者反应:有人囤货有人转购替代品

在福州五四路某写字楼,白领张先生告诉记者:”我每月固定买两条中华送礼,现在一年多花近千元,正在考虑换其他品牌。”而龙岩的个体经营者陈女士则采取了不同策略:”听说还要涨,我上个月一次性买了10条存着。”

市场调研显示,约28%的消费者表示会因涨价减少购买频次,19%考虑转向电子烟等替代品,但仍有53%的受访者认为”该买还得买”。

政策观察:监管动态或影响未来价格走势

2024年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召开工作会议,强调要”完善烟草制品价格形成机制”。福建省随即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市场秩序的通知》,要求加强价格监测预警。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调控政策出台的前兆。

值得注意的是,云南、湖南等烟草大省也出现类似涨价现象。中国烟草学会专家指出,这轮价格上涨具有全国性特征,需要从产业链全局角度审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