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烟草零售商向媒体反映,在阿里巴巴旗下1688批发平台采购的”一手货源”烟草制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记者调查发现,该平台部分商家以”厂家直供”为幌子,实际销售掺假烟丝、假冒注册商标的劣质烟草产品,形成了一条隐蔽的灰色产业链。
一、批发商遭遇”狸猫换太子” 高价购入劣质烟丝
江苏南通烟草零售商王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近期在1688平台”鑫源烟草批发”店铺采购的”云南玉溪烟丝”。这批标注”厂家直销”的货品,到货后却发现色泽暗沉、气味刺鼻。”开包就闻到明显的霉味,掺了至少30%的碎烟梗和劣质烟草。”王先生提供的检测报告显示,该批烟丝焦油含量超标2.3倍,且检出非烟草植物纤维。
类似遭遇并非个例。广东佛山某便利店连锁采购负责人李女士告诉记者,其在”滇香阁烟草”店铺订购的50条”中华”卷烟,到货后外包装与正品无异,但拆开后发现:”过滤嘴长度比正品短3毫米,烟支填充物松散,燃烧时有刺鼻塑料味。”经专业机构鉴定,该批卷烟使用的系假冒注册商标的劣质烟草。
二、平台监管存漏洞 违规商家玩”文字游戏”
记者在1688平台搜索发现,目前仍有大量商家以”云南烟丝”“手卷烟原料”等关键词进行推广。其中”云叶臻品”店铺首页赫然标注”厂家直供中烟工业废弃烟叶”,但商品详情页却用小字注明”工艺品填充材料”。该店客服向暗访记者承认:”可以当烟丝抽,但平台不让明说。”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商家通过变更类目逃避监管。主营雪茄工具的”哈瓦那之家”店铺,实际销售页面却展示多种”手卷烟草”。平台数据显示,该店铺近30天成交额达87万元,评价中多位买家提及”烟丝质量不错”“比实体店便宜四成”等明显涉及烟草使用的反馈。
三、掺假手段层出不穷 消费者健康受威胁
从业十余年的烟草质检专家张工程师向记者揭露了常见掺假手法:
1. 废料回收:将烟厂废弃的烟梗、碎叶重新加工
2. 植物掺杂:添加玉米须、纸浆等增加重量
3. 化学处理:使用硫磺熏制使劣质烟叶呈现金黄外观
4. 香精勾兑:模仿名牌卷烟香气特征
“这些劣质烟草燃烧时会产生更多焦油和一氧化碳。”张工程师特别指出,某批查获的假烟中检出甲醛含量超标11倍,长期吸食可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四、多地开展专项整治 平台责任引争议
面对愈演愈烈的网络烟草乱象,云南、广东等地烟草专卖局近期联合网信办开展”清网2023”专项行动。公开资料显示,仅今年第二季度就查处违法案件47起,涉案金额超2300万元。其中”1688诚信烟商”等5家网店因无证经营被移送司法机关。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电子商务法》第38条,平台对经营者资质负有审核义务。但1688客服回应记者询问时表示:”商家自主承诺商品合法,我们只做形式审查。”这种表态引发舆论质疑。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23上半年投诉数据显示,网络烟草类纠纷同比激增156%,其中超六成涉及1688平台。
五、行业潜规则曝光 暴利驱使铤而走险
一位曾从事网络烟草批发的匿名人士向记者透露,掺假烟丝的利润率可达300%:”正品烟丝批发价约180元/斤,掺假后成本不到60元,在平台卖120元还很’实惠’。”该人士称,部分商家甚至会根据客户地域调整掺假比例:”发往监管严格地区少掺点,偏远地区就多掺。”
这种乱象背后是庞大的市场需求。某省级烟草公司内部报告显示,2022年通过网络渠道流失的烟草税收预估达12亿元。更令人忧心的是,这些廉价劣质烟草主要流向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对低收入群体健康造成更大危害。
记者注意到,尽管1688平台在搜索结果中标注”根据法律法规不予显示”的提示,但通过变换关键词仍能找到大量疑似烟草制品。目前,已有消费者权益组织准备就平台监管不力提起公益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