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出境旅游市场的持续回暖,免税香烟正成为越来越多旅客的”必购清单”首选。近日,多地口岸免税店出现香烟抢购热潮,部分热门品牌甚至需要限购。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国内外烟草价格的显著差异,更引发了关于消费心理和健康影响的广泛讨论。
免税店排长龙 香烟柜台最火爆
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日上免税店的香烟柜台前,等待结账的旅客排起了近20米的长队。店员表示:”中华、玉溪这些国产高档烟,还有万宝路、七星等进口品牌,基本上到货两三天就会售罄。”类似场景在上海浦东、广州白云等国际机场同步上演,部分门店不得不实施”每人限购两条”的规定。
据中国免税品集团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香烟类商品销售额同比激增187%,占免税商品总销售额的34.6%。其中,软中华香烟以单月超50万条的销量成为”销冠”,紧随其后的是硬中华和芙蓉王(蓝闪)。
价格差成主要驱动力 部分产品便宜近半
在广州从事外贸工作的王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免税店的硬中华每条450元,市面上要卖到680-750元,买两条就省出张机票钱。”价格对比显示:
– 中华(软):免税店680元 vs 市面价950-1100元
– 万宝路(红):免税店220元 vs 市面价350元
– 七星(蓝莓爆珠):免税店180元 vs 日本售价约合240元
这种价差在高端香烟品类更为明显。烟草行业分析师李伟指出:”免税烟免除了消费税、增值税等税负,整体价格比完税产品低30%-50%。对于年消费量大的烟民来说,确实具有很强吸引力。”
代购灰色产业链暗流涌动
火爆需求催生了专业代购群体。在社交媒体上,”免税烟代购”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2亿次。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代购通过”人肉带货”方式,每条加价80-150元转售。今年8月,深圳海关查获一起利用”水客”走私免税香烟案件,涉案金额达120万元。
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平台出现假冒免税烟销售。上海市消保委近期抽检显示,网络渠道购买的所谓”免税烟”中,32%为假冒伪劣产品。这些香烟往往使用劣质烟叶,焦油含量超标,对健康危害更大。
健康警示与理性消费呼吁
面对免税烟购买热潮,北京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表示担忧:”低价便利可能诱导更多人吸烟,特别是年轻群体。”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中国吸烟人口超过3亿,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死亡人数达100万。
多位公共卫生专家建议,在享受免税购物便利的同时,消费者应该理性看待烟草消费。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研究员肖琳提醒:”价格优惠不应成为吸烟的理由,真正省钱的方式是戒烟。”
行业规范与政策调整预期
目前,我国对旅客免税购物实行”5000元人民币”的年度限额。有业内人士透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调整免税政策,可能对香烟类商品实施更严格的限购措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已实行”入境香烟不得超过19支”的规定。
中国烟草总公司近期也加强了对免税渠道的管控,要求各口岸免税店必须查验旅客出入境记录,严禁转售牟利。部分机场试点”人脸识别+电子凭证”的购买验证系统,从技术层面遏制违规行为。
国际旅游市场的新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日本成田机场免税店店员山本健太郎告诉记者:”中国游客购买香烟的数量是其他国家游客的3-4倍。”而在迪拜国际机场,中文标识的香烟专柜已成为标准配置。
旅游研究机构ForwardKeys的分析显示,烟草购物在亚洲旅客消费行为中占比显著高于欧美游客。这种差异既反映了文化习惯的不同,也体现出各国烟草税收政策的巨大差别。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