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福建、广东等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破获多起利用”云霄香烟一手货源代理”为幌子的特大制售假烟案件。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发展层级代理,以”厂家直供”“免税香烟”等话术实施诈骗,涉案金额超2.3亿元。
一、新型骗局:社交裂变式代理体系
2023年12月,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一处伪装成物流仓库的假烟分装窝点。现场查获印有”中华”“芙蓉王”等商标的假冒卷烟1.2万条,涉案POS机23台。犯罪嫌疑人陈某交代,其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云霄烟草厂内部渠道”广告,发展下级代理达87人。
“这些账号会展示所谓的生产车间视频,实际上都是盗用正规烟厂的素材。”办案民警透露,诈骗团伙要求代理预付30%定金,收款后便发送伪造的物流单号,待尾款到账立即失联。仅该案就有200余名受害人,单笔最大损失达18万元。
二、技术升级:高仿包装难辨真伪
2024年1月,厦门海关截获一批申报为”电子配件”的走私卷烟。经鉴定,这批标称”云霄特产”的香烟不仅使用激光防伪标识,连烟草专卖码都能通过部分扫码APP验证。技术人员指出,造假者已掌握UV喷码技术和税标仿制工艺。
“最新查获的假烟甚至添加了真实烟丝。”福建省烟草质检站工程师林志强表示,不法分子收购正规烟厂的边角料,混合劣质烟草后重新包装。检测数据显示,这类产品焦油含量超出国标3-5倍,重金属残留量超标严重。
三、跨省联动:斩断黑色产业链
3月15日,赣闽粤三地警方同步收网,摧毁一个横跨六省的假烟犯罪网络。该团伙在云霄县设立空壳公司,通过”微商模式”发展代理,利用虚拟运营商号码进行联络。警方透露,其资金流转涉及23个对公账户,采用”赌场洗码”方式混淆资金来源。
“代理分为金牌、铂金、钻石三级,每发展下线可获得8%-15%提成。”办案人员介绍,该组织制定详细的”市场开拓手册”,甚至提供伪造的烟草专卖许可证模板。初步统计显示,该网络已发展代理人员超600名,涉及全国28个城市。
四、监管警示:识别诈骗新特征
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消费提示,指出此类骗局呈现三大特征:
1. 使用”内部特供”“海关罚没”等话术
2. 要求通过数字货币或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
3. 物流信息显示为”保税仓直发”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诈骗分子开始伪造”电子烟合规认证”,利用消费者对新型烟草产品认知不足实施欺诈。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已查处类似案件47起,同比上升210%。
(本报将持续关注案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