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多地出现以”正品外烟低价批发”为噱头的非法销售网络。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号称”免税直供”“海关扣押品”的香烟批发渠道,实则暗藏大量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有犯罪团伙通过此渠道进行非法牟利。
一、跨境走私案牵出假冒产业链
2023年8月,广州海关破获一起案值超2.3亿元的香烟走私案。办案人员在检查一批申报为”电子配件”的集装箱时,发现夹藏有万宝路、爱喜等品牌香烟12万条。经品牌方鉴定,其中近60%为高仿假冒产品。
“这些假烟使用工业香精和劣质烟叶,焦油含量超标3-5倍。”参与鉴定的烟草质检专家透露,查获的假烟包装仿真度极高,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但防伪标识的激光全息图案存在明显差异。
二、社交平台成主要推广渠道
记者暗访发现,多个社交平台存在大量香烟批发账号。在某短视频平台,以”外烟代购”“免税香烟”为关键词可搜索到数百个相关账号,其中部分账号粉丝量超过10万。
这些账号通常采用三种营销话术:
1. 宣称”海关特殊渠道拿货”
2. 展示所谓的”免税店采购视频”
3. 用”最后100条清仓”等话术制造紧迫感
江苏某大学生小张向记者反映,其通过某平台购买的”日本免税版七星香烟”,到货后发现:”包装上的日文说明有语法错误,烟支燃烧速度异常快,抽完后喉咙有明显灼烧感。”
三、物流环节暗藏猫腻
调查显示,这些非法销售商为逃避监管,普遍采用特殊发货方式:
– 使用”电子配件”“食品样品”等虚假品名报关
– 采取”化整为零”方式分批次发货
– 通过多个物流平台交替使用
2023年5月,浙江警方在某物流中转站查获伪装成”汽车零件”的香烟包裹,涉案金额达800余万元。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分子会故意将真烟假烟混发,甚至同一批次货物中掺杂多个版本,增加鉴定难度。”
四、暴利驱动黑色产业链
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 正规进口香烟综合税率约60%
– 走私真品利润空间约40%
– 假冒产品成本不足正品10%
这意味着,一条市场价300元的香烟,假冒产品的成本可能不到30元。某地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透露:”我们曾查处一个窝点,现场发现的记账本显示,他们用7万元成本仿造了市价超200万元的’高端外烟’。”
五、消费者维权陷困境
由于此类交易本身涉嫌违法,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北京消费者协会2023年受理的27起相关投诉中:
– 89%遭遇收款不发货
– 67%收到的货物与宣传不符
– 52%遭遇虚假物流信息
更严重的是健康风险。医学专家指出,假冒香烟可能使用霉变烟叶或违规添加剂,长期吸食会大幅增加肺癌、口腔癌等疾病风险。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表示:”近期接诊的多个年轻患者,都有长期吸食不明来源外烟的经历。”
六、监管升级打击乱象
2023年以来,多部门已开展专项整治:
1. 海关总署开展”国门利剑2023”行动,重点打击香烟走私
2. 国家烟草专卖局建立”白名单”制度,规范跨境电商烟草销售
3. 网信办清理下架违规信息12万余条
法律专家提醒,根据《烟草专卖法》及实施条例,未经许可销售烟草制品,涉案金额超过5万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近期广东、福建等地已有多个犯罪团伙因非法经营罪被判刑,最高刑期达7年。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