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追踪!免税香烟批发总汇”暗度陈仓”

近日,本报记者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暗访调查,发现一个以”免税香烟批发总汇”为幌子的灰色产业链正在全国多地悄然运作。该团伙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大量走私香烟伪装成免税商品进行销售,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

一、”免税”外衣下的走私网络

2023年5月,广州海关在一次例行检查中,查获一批标有”免税专供”字样的香烟。经鉴定,这批所谓的免税香烟实为走私品,包装上的免税标识系伪造。海关缉私部门顺藤摸瓜,发现了一个覆盖广东、福建、浙江等多省的走私网络。

“这些走私团伙非常狡猾,”广州海关缉私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利用消费者对免税商品的信任,将走私香烟包装成免税商品销售,利润空间比普通走私香烟高出30%-50%。”

二、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

记者调查发现,该团伙采用”线上引流+线下交易”的新型销售模式:

  1. 线上推广: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发布”免税香烟批发”“机场同款免税烟”等内容吸引客户
  2. 隐蔽交易:使用暗语沟通,如”白盒”代表某品牌香烟,”机场货”指代走私免税烟
  3. 物流配送: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通过多个快递点分散发货

2023年7月,浙江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团伙通过在朋友圈发布”免税烟代购”广告,半年内销售走私香烟价值超过2000万元。

三、典型案例剖析

案例1:深圳”3·15”特大走私案

2023年3月,深圳海关联合公安机关打掉一个特大走私香烟团伙。该团伙在深圳、东莞设立多个仓库,将从境外走私入境的香烟重新包装,贴上伪造的免税标签后销往全国。现场查获假冒免税香烟1.2万条,案值逾800万元。

案例2:厦门”免税烟”诈骗案

2023年6月,厦门警方侦破一起以销售免税香烟为名的网络诈骗案。犯罪嫌疑人虚构”免税香烟批发总汇”平台,收取货款后不发货,涉案金额达500余万元。警方提醒,任何声称能大量批发免税香烟的渠道都涉嫌违法。

四、行业乱象调查

记者暗访发现,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所谓”免税香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来源不明:大部分是通过边境走私或”水客”携带入境
  2. 质量隐患:存储运输条件差,部分香烟已变质
  3. 价格混乱:同一款香烟在不同渠道差价可达50%
  4. 维权困难:消费者购买后发现问题往往投诉无门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免税香烟仅限于特定场所向出境人员销售,任何其他渠道销售的’免税香烟’都是非法的。”

五、监管重拳出击

针对这一乱象,近期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

  • 海关总署:加强口岸监管,严厉打击香烟走私
  • 市场监管总局:严查网络平台违规销售信息
  • 国家烟草专卖局:开展为期半年的”净网2023”专项行动

2023年1-8月,全国海关共查获香烟走私案件1256起,案值1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和31%。

六、消费者警示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所谓”免税香烟”90%以上都是假冒或走私产品。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

  1. 免税商品有严格的购买条件和限购数量
  2. 非正规渠道购买的”免税烟”可能危害健康
  3. 购买走私香烟也属违法行为
  4. 发现相关线索可向12313烟草专卖举报电话反映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些走私团伙为了逃避打击,不断变换手法。有的将香烟藏在其他货物中运输,有的通过虚拟货币交易,还有的利用跨境电商平台作为掩护。其作案手法之隐蔽、组织之严密,给执法部门的打击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