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云霄县烟草市场曝出惊人内幕:多家烟酒商行涉嫌销售”鱼目混珠”的假冒高端香烟。本报记者经过半个月的暗访调查,揭开了这条灰色产业链的神秘面纱。
暗访实录:高档包装里的猫腻
2023年11月15日,记者以批发商身份进入云霄县最大的烟草集散地——云陵镇商贸城。在一家挂着”正品烟草专卖”招牌的店铺内,老板李某神秘地展示了一个特殊货架。
“这些’和天下’一条680,比正规渠道便宜200多。”李某压低声音说,”外包装一模一样,烟丝用的是云南中上等货,不是专业人士根本抽不出来区别。”
记者注意到,这些香烟的外包装防伪标识、税票一应俱全,甚至连包装塑封的工艺都与正品无异。但当记者要求查看进货凭证时,李某立即变得支支吾吾:”做这行谁留票据啊,要的话得提前预订。”
造假产业链调查
通过线人介绍,记者联系到了一位自称”老林”的制假作坊负责人。在漳浦县一处隐蔽的民房内,老林展示了完整的造假流水线:
- 包装印刷:采用高精度扫描仪复制正品包装,专业印刷机印制
- 烟丝调配:混合云南、贵州等地中档烟丝,添加特殊香精
- 滤嘴加工:仿制正品滤嘴的激光打孔工艺
- 封装打包:使用二手正品包装机完成最后工序
“我们主要做高端烟的’替代版’,一条成本不到200,批发价300-500,比真货便宜30%-50%。”老林透露,他们的产品主要流向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市场,”每个月能走5000条左右”。
触目惊心的检测结果
记者随机购买了5种疑似假冒香烟,送往福建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进行专业检测。检测报告显示:
样品名称 | 焦油含量 | 尼古丁 | 一氧化碳 | 重金属超标 |
---|---|---|---|---|
正品A | 11mg | 1.0mg | 12mg | 合格 |
假冒A | 15mg | 1.4mg | 18mg | 铅超标3倍 |
正品B | 10mg | 0.9mg | 11mg | 合格 |
假冒B | 13mg | 1.2mg | 16mg | 镉超标2倍 |
检测专家指出,假冒香烟不仅各项有害物质超标,部分样品还检出违禁的工业香精和染色剂,长期吸食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暴利驱动下的灰色交易
调查发现,这条灰色产业链涉及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运输、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
- 原料端:云南、贵州等地的一些烟农将中等烟叶私下出售
- 生产端:分散在漳州、龙岩等地的地下作坊
- 销售端:通过社交软件发展代理,采用”一件代发”模式
云霄县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向记者透露:”这些团伙反侦察意识很强,生产点经常转移,快递发货用虚假信息,给查处带来很大难度。”
消费者维权困境
2023年10月,消费者王先生在云霄某超市购买10条”中华”香烟招待客户,事后被客人指出是假货。当他带着购物小票要求赔偿时,商家却以”离柜不认”为由拒绝。
“我保留了付款记录、小票甚至监控视频,但市场监管部门说需要厂家出具假货证明。”王先生无奈地说,”而上海烟草集团表示个人送检他们不受理。”
类似案例不在少数。法律界人士指出,目前对烟草制假售假的处罚力度与暴利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刑法第140条规定的最低立案标准是5万元,很多个案难以达到。
行业监管难题
云霄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已查处烟草违法案件47起,但面临三大难题:
- 假冒技术日益精进,常规检测难以识别
- 违法成本低,查获后换个地方重操旧业
- 跨区域协作机制不完善,源头打击困难
福建省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查获假冒卷烟1.27亿支,同比增长23%,其中云霄所在的漳州地区占比达18%。
专家呼吁重拳整治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李明建议:
– 建立全国烟草产品追溯系统
– 提高制假售假刑事立案标准
– 对物流、支付平台施加连带责任
– 设立专项举报奖励基金
“假烟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更造成巨额税收流失。”李教授算了一笔账,”按照云霄地区每年200万条假烟估算,国家损失的烟草税就超过2亿元。”
(本报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