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公安部门通报破获多起利用社交平台销售走私烟草案件。记者调查发现,微信等平台出现大量以”国烤正品”“一手货源”为噱头的非法烟草广告,这些交易不仅涉嫌违法犯罪,更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
一、多地破获微信售烟大案 涉案金额超千万
2023年8月,浙江台州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网络销售走私烟草案。犯罪团伙通过微信以”免税正品”“厂家直供”为宣传语,销售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涉案金额达1200余万元。经查,这些所谓”正品”实为走私入境的假冒注册商标商品。
无独有偶,2024年1月,广州海关缉私局摧毁一个利用微信朋友圈销售境外香烟的犯罪网络。该团伙通过”一手货源”等关键词吸引客户,销售渠道覆盖全国23个省市,现场查获万宝路、爱喜等外烟1.2万条。
二、非法售烟三大常见话术揭秘
1. “免税正品”实为走私假烟
不法分子常宣称”机场免税店渠道”“海关扣押货”,实际上这些香烟多来自境外非法生产线。江苏省烟草质检站2023年抽检显示,网络渠道购买的”免税烟”中,92%存在假冒伪劣情况。
2. “厂家直供”实为三无产品
所谓”烟草公司内部渠道”“烟厂直接出货”纯属虚构。我国《烟草专卖法》明确规定,卷烟生产、批发必须持有专项许可证,个人通过网络销售烟草制品属于违法行为。
3. “低价促销”暗藏消费陷阱
某电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标榜”批发价”的网售香烟中,65%存在以次充好现象。部分卖家还会通过”先付款后发货”方式实施诈骗,北京朝阳区2023年就接到类似报案37起。
三、非法烟草交易危害重重
1. 法律风险
根据《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数额超过5万元即构成犯罪。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烟犯罪案件2143件,较上年增长17%。
2. 健康隐患
走私香烟往往不符合我国焦油含量标准。广东省疾控中心检测发现,部分非法入境香烟的焦油含量超出国标2-3倍,且含有未申报的添加剂。
3. 维权困难
由于交易本身的违法性,消费者在遭遇假烟或诈骗时往往难以维权。上海市消保委2023年度报告显示,网络购烟投诉处理成功率不足15%。
四、监管持续加码 多方合力围剿
国家烟草专卖局自2023年9月起开展”净网2024”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社交平台烟草非法交易。截至2024年3月,已清理相关违规信息12.6万条,关闭违规账号3.2万个。
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公告称,平台通过AI识别+人工审核双机制,对”香烟”“一手货源”等关键词进行全天候监测。2024年第一季度已处置违规账号1.7万个,封禁违规群组2300余个。
中国控烟协会专家指出:”网络非法售烟存在取证难、溯源难等特点,需要电商平台、支付机构、物流企业等多方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目前,部分快递企业已试点使用X光机对可疑包裹进行烟草制品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