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烟草专卖局联合公安机关破获多起非法经营烟草案件,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在这些案件中,不法分子打着”正品烟草批发代理”“货真价实”的幌子,通过网络平台招揽客户,实则从事非法烟草买卖活动。记者调查发现,此类违法行为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危害消费者权益。
一、”货真价实”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2023年8月,广东省公安厅通报了一起特大非法经营烟草案件。犯罪团伙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正品烟草批发”“厂家直销”等广告,声称可以提供”货真价实”的高档香烟。经查,该团伙在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的情况下,非法购进各类香烟200余万条,涉案金额达3.2亿元。
“这些所谓的’正品代理’往往采用’线上引流+线下交易’的模式。”广州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介绍,”他们会在朋友圈、短视频平台发布精美图片和视频,标榜’厂家直供”免税正品’,实际上都是非法渠道获得的假冒伪劣产品或走私烟。”
二、典型案例警示:高额利润驱使铤而走险
2023年5月,浙江省破获一起特大跨境走私香烟案。犯罪嫌疑人在境外设立空壳公司,以”国际贸易”“免税批发”为名,通过海运集装箱夹带方式走私香烟入境,再通过社交平台发展下级代理,形成覆盖全国20余个省市的销售网络。
“这些非法烟草批发代理往往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吸引客户。”浙江省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某品牌香烟市场零售价450元/条,他们可能报价只要280元/条,利用的就是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
江苏省近期查处的案例更为典型。某”烟草批发代理”在网络上宣称”十年老店”“诚信经营”,实际上是通过回收礼品烟、假冒注册商标等方式获取货源。执法人员查获时发现,其仓库中存放的所谓”正品”香烟,近六成都是假冒伪劣产品。
三、监管重拳出击:多地开展专项整治
针对非法烟草交易抬头趋势,国家烟草专卖局自2023年初部署开展”利剑2023”专项行动。截至9月底,全国共查处5万元以上案件1.2万起,破获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案件156起,捣毁大型囤积窝点892个。
“我们建立了线上监测、线下打击的立体化监管体系。”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点监控社交平台、电商平台上的烟草销售信息,对涉嫌违法的立即固定证据,联合网信、公安等部门查处。”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近期就查处了一起利用直播平台销售非法烟草的案件。某主播以”品鉴”“分享”为名,实则通过私信方式完成交易,单月销售额就超过50万元。执法人员提醒:”任何未经许可的烟草经营行为都是违法的,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四、消费者如何辨别正规渠道
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烟草制品批发业务必须取得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零售业务需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正规的烟草批发企业不会通过网络随意发展代理,更不会以个人账号进行交易。
“消费者购买烟草制品时,一定要查看商家的许可证。”业内专家提醒,”正规烟草批发企业都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规范的财务制度,不会要求现金交易或私下转账。”
近期,多地烟草专卖局开通了”阳光烟草”查询平台,消费者可通过扫码验证所购烟草产品的真伪及流通渠道。同时,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也24小时接受举报投诉。
五、法律后果警示:莫为小利触犯刑律
根据刑法规定,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3年7月,福建省某法院就对一起非法经营烟草案件作出判决,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500万元。该案中,犯罪团伙以”正品代理”名义,两年内非法经营额达8000余万元。
“很多涉案人员最初只是觉得’赚点差价’,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办案法官表示,”实际上,非法经营烟草不仅破坏国家专卖制度,还可能涉及偷逃税款、假冒注册商标等多个罪名,法律后果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