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时刻!peel外烟一手货源渠道”鱼目混珠”

近年来,随着国内控烟力度加大,一些不法商家将目光投向了号称”一手货源”的进口电子烟市场。记者调查发现,以peel为代表的进口电子烟货源渠道存在严重乱象,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

线上交易暗藏猫腻

在某知名社交平台上,以”peel一手货源”“免税代购”为关键词的账号超过2000个。记者随机联系了5个声称”厂家直供”的卖家,均被要求添加微信私聊。其中”芒果外贸”客服发来的产品视频显示,包装盒上的防伪码位置与正品存在明显差异;”云端蒸汽”提供的所谓”海关清关单”经专业人士辨认系PS伪造。

2023年8月,深圳警方破获的跨境假烟案中,犯罪团伙通过仿制peel等品牌包装,将成本不足10元的劣质烟弹以198元/盒的价格销售,涉案金额高达3700万元。查获的2.1万盒”进口电子烟”中,重金属超标产品占比达83%。

线下渠道同样堪忧

在华东某电子烟集散市场,记者暗访发现多个档口公开销售”高仿peel”。商户王某某透露:”现在做全仿的太多,我们这种1:1的算良心货。”其展示的”葡萄味爆珠”产品,包装印刷存在明显色差,扫描二维码跳转的验证网站实为山寨页面。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实体店采取”真假混卖”模式。2024年1月,杭州消费者协会接到多起投诉,有店铺将正品空盒重复利用,装入劣质烟弹二次销售。检测报告显示,这些产品中检出亚硝胺含量超出欧盟标准11倍。

走私链条浮出水面

海关总署2023年数据显示,全国共查获电子烟走私案件417起,同比增长67%。其中”水客”带货占比较大,走私分子将烟弹拆解后伪装成电子配件报关。今年3月珠海拱北口岸查获的案件中,单名旅客竟在运动鞋内藏匿126个烟弹。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代购”实为走私团伙下游分销商。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团伙通常采取”化整为零”方式运输,通过多个快递网点分批寄送以规避检查。2023年11月重庆警方打掉的犯罪网络,就是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展代理,形成覆盖12个省份的销售网。

监管重拳持续出击

国家烟草专卖局自2022年10月起已将电子烟纳入烟草制品监管范围。2024年最新修订的《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
– 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
– 进口产品需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
– 电商平台不得展示电子烟销售信息

多地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广东省为例,2023年共查处电子烟违法案件532宗,下架违规链接1.2万条。但执法部门表示,由于部分商家采用暗语交易、频繁更换账号等手段,监管仍面临挑战。

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

业内专家建议通过以下方式识别正规渠道产品:
1. 查看是否有中文警示标识
2. 验证防伪码是否能在官网查询
3. 核对产品外观细节(如包装材质、印刷精度)
4. 警惕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产品

北京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工程师指出:”正品peel烟弹的密封膜采用特殊工艺,仿品通常做不到完全贴合。此外,正品烟油颜色清澈,劣质产品往往呈现浑浊状态。”

记者将持续关注电子烟市场整顿进展,也呼吁消费者通过合法渠道购买相关产品,共同维护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