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专递!福建云霄非精仿烟价格表”雾里看花”

近日,一份标注为”福建云霄非精仿烟价格表”的文件在多个社交平台流传,引发广泛关注。这份价格表详细列出了数十种香烟品牌的”非精仿”产品报价,价格仅为正品的30%-50%,其中中华(软)标价280元/条、玉溪(软)180元/条,与正规渠道售价形成巨大反差。

价格表曝光牵出完整产业链

记者调查发现,这份被网友称为”雾里看花”的价格表并非首次出现。2021年浙江温州警方破获的假烟案中,就查获过类似格式的价目单,涉案金额达1.2亿元。与普通假烟不同,这类产品在行业内被称为”非精仿”,采用正规烟厂淘汰的次品烟叶,通过地下渠道获取部分真品包装材料,由熟练工人进行手工卷制。

“这些烟的口感能模仿到七八成相似。”曾在云霄某地下作坊工作过的林师傅透露,”生产线白天生产合法代工品牌,晚上就切换模具做这些’非精仿’产品,连当地一些烟酒店老板都分辨不出来。”

线上线下销售网络隐蔽复杂

记者暗访发现,这些产品的销售已形成完整体系。在电商平台,卖家以”云霄特产”“免税香烟”为暗号招揽客户;而线下则通过物流代收点完成交易。2023年广州警方查获的一个案件中,犯罪团伙甚至开发了专用APP,采用”盲盒销售”模式逃避监管。

“每月15号更新价格,量大从优。”一位自称”老陈”的供应商在社交软件上向记者展示的最新报价单显示,购买超过50条可享受8折优惠,并提供”货到付款”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其微信朋友圈定位显示为”福建漳州”,但实际发货地却显示为湖南某地。

监管困境与健康隐忧

尽管执法部门持续打击,这类灰色产业仍屡禁不止。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查处假烟案件5.6万起,其中福建地区占比达18%。专家指出,暴利驱使下,犯罪分子不断升级作案手段。

“这些烟支的焦油含量往往超标3-5倍。”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支修益教授警告,”地下作坊为追求口感会添加工业香精,长期吸食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风险倍增。”

2023年8月,江苏某医院接诊的3例特殊肺纤维化病例,患者均有长期吸食”廉价中华”的共同经历。检测发现,其吸食的香烟中含有超标的二氧化硅和重金属成分。

消费者认知存在严重误区

调查显示,约43%的购买者认为这些”非精仿”只是”免税烟”或”出口转内销”。事实上,正规出口香烟均印有专供出口标识,且通过海关严格监管。北京朝阳区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王磊指出:”所谓’内部渠道”海关罚没’都是常见话术,消费者切勿贪图便宜。”

记者注意到,在最新流传的价格表底部印有”本产品不含烟草专卖码,请勿在正规渠道销售”的免责声明。法律专家表示,这实际上是犯罪分子规避法律责任的伎俩,根据《烟草专卖法》,任何未经许可的烟草生产、销售行为均属违法。

跨区域联合执法持续加码

针对这一现象,公安部已部署专项打击行动。2024年初,闽粤赣三省开展的”利剑行动”中,捣毁特大制假窝点12个,查获假冒卷烟机械38台。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窝点普遍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在合法注册的食品厂、纸箱厂掩护下进行非法生产。

“现在犯罪分子反侦察意识很强。”参与行动的漳州警方负责人透露,”有的把生产线设在养猪场内,用牲畜气味掩盖烟草味道;还有的采用移动式生产,每周更换地点。”

随着调查深入,记者发现这条灰色产业链已延伸至物流、包装、原材料等多个领域。在河北某地,甚至有专门生产假冒烟草专卖标识的印刷作坊,其制作的防伪标签几乎可以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