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快专递!广东正品出口免税香烟一手货源”货真价实”

近日,广东海关缉私部门联合多地公安机关,成功打掉一个长期盘踞在珠三角地区的免税香烟走私团伙,现场查获”中华”“芙蓉王”“玉溪”等品牌走私香烟15万条,案值逾2亿元。该团伙通过社交平台以”广东正品出口免税香烟一手货源”“货真价实”等宣传语招揽客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跨境走私销售链条。

网络平台成新型走私渠道

据办案民警介绍,该团伙主要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发展下级代理,在朋友圈发布”免税正品”“海关扣押货”“厂家直供”等虚假广告。其宣传话术极具迷惑性,如”所有香烟均为出口转内销正品”“带有完整免税标识”“支持专柜验货”等,并配有精心制作的香烟实物视频。

2023年8月,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在对入境旅客检查时,发现多个行李箱夹层藏有免税香烟。顺藤摸瓜调查发现,这些”水客”背后存在有组织的走私网络。走私分子通过”蚂蚁搬家”方式,将本应出口的免税香烟分批走私入境。

走私手法呈现专业化特征

调查显示,该团伙具有明显的专业化特征:
1. 设立境外空壳公司获取免税资质
2. 伪造出口报关单证虚报数量
3.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洗白走私物品

4. 建立覆盖20余省的销售网络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缉私局副局长李明透露:”走私分子会在正品香烟中掺入高仿品,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经检测,部分所谓’免税烟’实际是在地下作坊生产的假冒产品。”

典型案例揭示行业乱象

2022年深圳破获的”5·12”特大走私案中,犯罪团伙利用免税店员工职务便利,通过修改系统数据的方式,在一年内走私香烟达8万余条。这些香烟最终流向各地夜市、KTV等场所,部分甚至进入正规超市销售。

今年3月,珠海拱北海关查获一起利用”水客”带货案件。走私分子以每次200-300元报酬雇佣老年人,通过”少量多次”方式携带香烟过关。现场查获的记账本显示,该团伙日均走私量达1000条以上。

行业监管持续加码

针对免税商品走私乱象,相关部门已采取多项措施:
– 海关总署推行”智慧缉私”系统,实现免税品全程溯源

– 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网络平台涉烟广告监测
– 税务部门完善免税企业资质动态审核机制
– 邮政管理部门强化寄递渠道验视制度

广东省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共查处非法经营卷烟案件1.2万起,同比增长43%。其中网络销售案件占比达65%,显示出线上渠道已成为监管重点领域。

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挑战

在这些走私案件中,消费者往往成为最终受害者。广州市民王先生反映,其通过微商购买的”免税中华烟”,经专业机构检测发现焦油含量超标3倍,部分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

法律专家指出,购买走私免税香烟存在多重风险:
1. 产品质量无保障,可能含有有害物质
2. 无法享受正规售后服务
3. 涉嫌违法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4. 维权难度大,难以追溯责任主体

(注:文中涉案人员姓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