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短信牵出跨境烟草走私大案
“正品外烟一手货源,免税低价,全国可发”——上周三凌晨,北京朝阳区某科技公司高管张先生(化名)的手机突然弹出这样一条陌生短信。出于职业敏感,他保存了这条信息并向本刊记者爆料。这成为我们揭开跨境烟草走私灰色产业链的重要线索。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国内烟草管控趋严,一个号称”外烟渠道一手货源”的地下交易网络正在社交平台疯狂蔓延。在某知名短视频平台,以”外烟代购”“免税香烟”为关键词的账号超过2.8万个,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15亿次。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商家公然在商品详情页标注”海关扣押货”“走私渠道直供”等字样。
暗访”免税烟”仓库:猫腻藏在细节里
通过线人引荐,记者以批发商身份接触到自称”华东最大外烟供应商”的林老板。在其位于江苏某保税区附近的仓库,堆放着万宝路、七星、爱喜等20余种品牌香烟。林老板得意地展示着”防伪标识”:”我们这些都是从韩国、日本免税店直接采购,绝对保真。”
但记者发现蹊跷:这些外包装印有”免税”字样的香烟,底部喷码却显示”专供出口(For export only)”。烟草行业专家李明(化名)指出:”这明显是走私烟的特征。正规免税烟应该带有出境免税标识,而这些是专门生产用于非法回流的出口转内销产品。”
更触目惊心的是价格差。一条韩国版爱喜香烟在当地免税店售价约120元人民币,经过走私渠道到国内批发价暴涨至280元,最终零售价可达450元,利润率超过275%。据业内人士估算,这个地下市场年交易规模可能超过50亿元。
社交平台成走私新温床:00后成主力消费者
调查显示,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已成为外烟走私的重要推广渠道。记者统计了30个相关账号,发现其运营者普遍采用”生活方式博主”的人设,通过展示外烟包装、吸食场景等内容吸引年轻消费者。在某直播间,主播一边吞云吐雾一边讲解:”这款日本和平香烟焦油含量低,特别适合女生。”
令人忧虑的是,购买群体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上海某高校附近的便利店老板透露:”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抽外烟,觉得有面子。最便宜的越南烟20元一包,他们完全消费得起。”中国控烟协会最新数据显示,15-24岁青少年吸烟率中,外烟消费占比已达34.7%,较五年前增长近两倍。
走私链条暗藏多重风险:从假烟到洗钱
深入调查后,记者发现这个灰色产业还隐藏着更多黑色地带。在福建某地,存在专门从事外烟包装造假的地下作坊。知情人士提供的视频显示,工人正在往印有韩文的空白烟盒里装入劣质烟丝。”这种成本不到30元的假货,转手就能卖200多。”该人士说。
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走私团伙与跨境赌博、电信诈骗等犯罪组织存在资金往来。广东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走私分子通过虚拟货币结算货款,再利用地下钱庄洗白资金。某省海关缉私局负责人坦言:”现在走私烟往往只是犯罪链条的冰山一角。”
监管重拳下的猫鼠游戏
尽管海关总署今年已开展”国门利剑2023”专项行动,查获走私香烟1.2万件,但犯罪手段也在升级。记者获得的一份走私团伙内部资料显示,他们现在采用”蚂蚁搬家”式走私——每次携带不超过自用范围的少量香烟,通过”水客”频繁出入境累积数量。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未经许可经营烟草制品可处违法经营额20%以上50%以下罚款,但实际执法中存在取证难、量刑轻等问题。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表示:”很多微商以’代购’名义规避监管,需要平台加强主体责任。”
在浙江某跨境电商产业园,记者目睹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一家挂着”进口商品体验中心”招牌的店铺,明目张胆地陈列着各种外烟。当被问及是否有许可证时,店员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们这是样品展示,不直接销售。”而实际上,顾客扫码添加微信后就能完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