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通过长达三个月的暗访调查发现,多个社交平台涌现大量标榜”免税香烟批发一手货源”“海关扣押正品”的广告信息。这些打着”货真价实”旗号的销售渠道,背后却暗藏走私、造假等违法乱象。
一、暗访实录:线上平台成免税烟交易温床
在某短视频平台,以”免税烟代购”为关键词搜索,立即出现数百个相关账号。记者联系到名为”免税仓直发”的商家,对方声称:”中华、芙蓉王、玉溪等品牌应有尽有,比市价低40%,支持验货”。当记者追问货源时,对方立即转移话题,仅表示”渠道特殊不便透露”。
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微商公然在朋友圈展示成箱的”专供出口”香烟。名为”烟草总仓”的卖家每日更新”到货视频”,画面中可见印有”中国关税未付”字样的香烟箱,但所有商品均无正规购买凭证。
二、典型案例:走私案牵出亿元假烟产业链
2023年8月,广州海关破获一起特大香烟走私案,现场查获假冒”中华”“万宝路”等品牌香烟12万条,案值逾1.2亿元。犯罪嫌疑人交代,这些香烟通过”水客”分批携带入境,再贴上伪造的免税标签销售。
无独有偶,2024年1月浙江警方摧毁一个制售假烟团伙。该团伙在境外设立工厂,使用劣质烟叶生产假冒高端品牌,然后通过”免税代购”名义在境内销售。检测显示,这些香烟焦油含量超标3倍,重金属含量达国家标准限值的8倍。
三、行业调查:所谓”一手货源”的三大骗局
1. 走私烟翻新套路
部分商家将走私香烟重新包装,贴上伪造的免税标识。2023年上海虹桥机场海关查获的2000条”免税中华”,经鉴定实际是越南生产的山寨产品。
2. “海关扣押”话术陷阱
多地海关向记者证实,正规渠道拍卖的罚没物品需通过指定平台交易,绝不会私下流通。所谓”海关内部渠道”纯属虚构。
3. 真假混卖障眼法
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首次购买的确为真品,但后续大批量订货时收到的却是高仿假烟。由于交易本身违法,受害者往往不敢报案。
四、监管动态:多部门开展”净网2024”专项行动
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查处假烟案件2.1万起,同比增长17%。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平台案件占比从2020年的32%升至2023年的68%。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公安部启动专项治理,重点打击:
– 社交平台烟草违法广告
– 跨境走私香烟交易
– 假冒免税标识行为
某电商平台负责人透露,仅第一季度就已下架涉烟商品链接7.6万条,封禁违规账号1.2万个。但记者实测发现,改用”替代词”搜索仍能找到大量隐蔽销售链接。
五、消费警示:识别免税烟真伪的五个要点
- 查看激光喷码:正规免税烟应有清晰可辨的专卖标识码,假货往往模糊或重复。
- 验证包装细节:真品免税烟包装塑封平整,拉带头呈半圆形且无毛刺。
- 比对烟支工艺:正品烟丝填充均匀,烟纸接缝处无胶水残留。
- 警惕价格异常:若售价低于市场价30%以上,极可能是假货。
- 索要购买凭证:合法免税商品必附海关验放单据,电子版亦可查验真伪。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高端客户群”还流传着所谓的”特殊渠道验证方式”。某卖家声称:”扫描包装二维码会显示’海关监管仓’定位就是真货”。经专业机构检测,这些二维码实际链接到私人搭建的山寨网站。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4月最新实施的《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线上烟草交易。法律专家指出,参与买卖双方均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最高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