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正品一手货源外烟香烟货到厂家”货真价实”

近日,一则关于”正品一手货源外烟香烟货到厂家”的广告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宣称”货真价实”“厂家直供”,引发消费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这类广告往往打着”免税”“原厂直供”的旗号,吸引了不少寻求低价外烟的消费者。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类交易背后暗藏诸多风险,不仅可能涉及走私逃税等违法行为,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

外烟市场乱象丛生 消费者权益难保障

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进口香烟需求的增加,外烟市场持续升温。据中国烟草总公司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进口卷烟消费量同比增长15%,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在这一背景下,各类外烟销售渠道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非法经营行为。

2023年5月,广州海关破获一起特大走私香烟案,查获各类走私外烟2.3万条,案值逾500万元。涉案团伙正是通过”一手货源”“厂家直供”等宣传语吸引消费者,实际上这些香烟均未缴纳应缴税款,属于非法走私商品。

“这些所谓的’正品一手货源’往往存在很大问题。”中国烟草学会专家王明表示,”正规进口香烟需要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许可的渠道,缴纳高额关税和消费税。那些声称’厂家直供’的外烟,要么是假冒伪劣产品,要么就是走私货。”

典型案例揭示交易风险

2023年初,北京消费者李先生通过某社交平台联系到一位自称”外烟厂家直供”的卖家,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购买了一条某知名品牌外烟。收货后李先生发现,香烟包装粗糙,口感与正品差异明显,经专业机构检测确认为假冒产品。

“当时看对方发的图片和视频都很真实,还有所谓的’厂家授权书’,没想到还是上当了。”李先生回忆道。当他试图联系卖家退款时,对方已经将其拉黑,交易平台也无法提供有效帮助。

类似案例并不少见。2022年8月,上海警方捣毁一个制售假冒外烟的犯罪团伙,该团伙通过伪造包装、低价销售等方式,在半年内非法获利超过200万元。警方调查发现,该团伙的销售话术中就包含”一手货源”“厂家直销”等诱人宣传。

行业监管持续加强

面对外烟市场的乱象,相关部门近年来不断加大监管力度。2023年3月,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海关总署、公安部等部门开展为期半年的”净烟”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走私、假冒伪劣烟草制品。

“消费者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外烟存在多重风险。”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是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可能危害健康;其次是涉嫌违法,购买走私烟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最后是维权困难,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追责。”

该负责人提醒,我国实行烟草专卖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经营烟草制品。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香烟,切勿轻信”厂家直供”“免税香烟”等宣传。

专家建议完善监管机制

针对当前外烟市场的监管难题,业内专家提出了多项建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伟认为,应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从源头上遏制非法外烟信息的传播。

“平台应当承担起主体责任,对’厂家直供”一手货源’这类明显涉嫌违规的宣传进行严格审核。”张伟说,”同时要完善投诉举报机制,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便利。”

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多次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警惕低价外烟陷阱。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与烟草、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共同维护烟草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在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消费者自身也应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正规进口香烟外包装上必须有中文标识和”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专卖”字样,并贴有防伪标识。消费者可通过中国烟草专卖局官网或专用APP查询真伪。

“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所谓’正品’,十有八九有问题。”长期从事烟草零售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造假技术越来越高,仅凭外观很难辨别,最保险的还是到正规烟草专卖店购买。”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不法分子还会利用消费者对外烟品牌的认知不足进行欺诈。比如将国产烟改换包装冒充进口烟,或者虚构一些国外品牌进行销售。消费者在购买前应做好功课,了解相关品牌的正规销售渠道和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