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免税正品烟代购网百乐”鱼目混珠”

近日,多家消费者投诉平台接到关于”百乐免税烟代购网”涉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举报。该网站打着”免税正品”“海关直邮”的旗号,实际却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记者调查发现,此类”鱼目混珠”的骗局在代购行业并非个例,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一、代购网站宣称”绝对正品” 消费者收货发现猫腻

来自上海的林先生向记者反映,今年3月他在”百乐免税烟代购网”花费1280元购买了一条某知名品牌香烟。”网站首页标注’100%正品保障”海关监管发货’,还有所谓的’防伪查询系统’,看起来非常正规。”林先生说。

但收到货后,林先生立即发现了问题:”外包装印刷模糊,烟盒上的防伪标识无法通过官方验证,抽起来味道也与正品有明显差异。”当他联系网站客服要求退货时,对方先是推诿拖延,最后直接将其拉黑。

类似遭遇的还有广州的王女士。她告诉记者:”我通过该网站购买了两条香烟,收到后发现包装密封条有被二次粘贴的痕迹,烟支上的喷码与包装信息不符。”王女士将产品送至专业机构检测,结果显示该产品为高仿品,多项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

二、记者调查:代购网站运营手法揭秘

记者调查发现,”百乐免税烟代购网”的运营手法具有典型性:

  1. 虚假资质包装:网站首页展示伪造的海关备案号、工商登记信息,并盗用其他正规企业的认证标志。经查询,其提供的ICP备案号实际属于一家服装公司。

  2. 价格陷阱:标价约为市场价的6-7折,既不过低引发怀疑,又能以”免税”为由吸引消费者。实际上正品免税烟价格不会低至这个程度。

  3. 伪造物流信息:消费者查询的”海关清关”记录实为虚假数据。有消费者发现,所谓”从海南保税区发货”的包裹,实际发货地是福建某地。

  4. 真假混卖:初期少量发货正品建立信誉,待积累一定客户后开始大量销售假货。有业内人士透露,该网站正品率不足30%。

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已查处类似案件17起,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这些网站服务器多在境外,收款账户使用他人身份注册,给查处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三、行业乱象:代购市场鱼龙混杂

记者梳理发现,烟草代购市场存在诸多乱象:

  1. 高仿技术升级:随着造假技术提高,部分高仿烟外观与正品相似度达90%以上,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专业机构检测发现,这些假烟多使用劣质烟叶,部分重金属含量超标。

  2. 社交平台引流:代购商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发布”免税店实拍”视频引流,实际发货地与视频拍摄地完全无关。有团队专门制作”海关开箱”等虚假内容。

  3. 支付方式隐蔽:要求消费者通过数字货币、第三方支付等难以追踪的方式付款,甚至指导消费者删除交易记录。

  4. 维权困难:由于代购行为本身存在法律风险,多数受害消费者选择沉默。数据显示,此类案件投诉率不足实际发生数的20%。

四、专业鉴别:如何识别真假免税烟

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提供了几个鉴别要点:

  1. 包装细节:正品印刷清晰度高,色彩饱满;假货常存在套色不准、字体模糊等问题。特别是小字部分,假货往往会出现毛边。

  2. 防伪特征:正规免税烟有专属防伪标识,可通过官方渠道验证。目前常见的有全息防伪、微缩文字、荧光反应等技术。

  3. 烟支工艺:正品烟支切口平整,滤嘴与烟支连接处无胶水痕迹;假货常有粘接不齐的情况。

  4. 味道差异:正品燃烧均匀,假烟常有刺鼻气味或异常快速燃烧现象。

法律专家提醒,根据《烟草专卖法》,个人通过网络代购卷烟属于违法行为,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烟草制品,切勿贪图便宜因小失大。

五、监管升级:多部门联合整治代购乱象

针对日益猖獗的非法代购现象,近期多个部门已采取行动:

  1. 海关总署:加强入境包裹检查力度,2023年一季度查获违规邮寄卷烟案件同比增长42%。

  2.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净网2023”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网络售假行为。目前已关闭违规网站136个。

  3. 支付机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平台已建立异常交易监测机制,对可疑代购交易进行风险提示。

  4. 平台责任: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清理下架涉烟代购视频2.3万条,封禁账号4800余个。

业内人士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加强源头治理,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体系,同时提高消费者法律意识和鉴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