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烟酒店里的免税烟能买吗”雾里看花”

近日,多地消费者反映部分烟酒店打着”免税香烟”的旗号进行销售,价格比正规渠道低30%-50%。这些号称”免税渠道直供”的香烟究竟从何而来?记者展开调查发现,这条灰色产业链背后暗藏多重法律风险。

一、”免税烟”市场乱象调查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烟酒店,店主向暗访记者展示了一款标价380元的某品牌香烟:”这是机场免税店流出来的,专柜要卖580元。”当记者询问进货渠道时,店主立即变得警惕:”这都是特殊渠道,你买就完了问那么多干嘛?”

类似情况在全国多地出现。2023年8月,深圳海关破获一起案值1.2亿元的走私免税香烟案,查获各类免税香烟5.6万条。犯罪嫌疑人交代,这些香烟主要通过”水客”蚂蚁搬家式走私入境,再通过物流分销至各地烟酒店。

典型案例:

  1. 2022年上海虹口区查获的”3·15”特大销售非法进口烟草案中,犯罪团伙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虚假申报,两年间走私免税香烟价值超8000万元。
  2. 2023年5月,重庆江北机场海关查获旅客违规携带免税香烟案件,单次查获量最高达120条,远超个人合理自用数量。

二、免税香烟的合法流通边界

根据《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
– 免税商店销售的烟草制品仅限出境旅客在规定的免税购物额度内购买
– 未缴纳关税的烟草制品禁止在国内市场流通
– 任何单位或个人销售免税香烟均属违法行为

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正规渠道的免税香烟外包装会有’中国关税未付’专用标识,且不得在国内市场二次销售。”

三、购买免税烟的法律风险

消费者购买这类”免税烟”可能面临多重风险:
1. 产品质量风险:2023年浙江省消保委抽检显示,市场上流通的所谓”免税烟”中32%为假冒伪劣产品,部分重金属含量超标。

2. 维权困难:由于交易本身违法,消费者权益受损时难以通过正常渠道维权。
3. 行政处罚风险: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购买非法渠道烟草制品,涉案金额超5万元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提醒:”近期查处的案件中,约40%的’免税烟’实为假冒注册商标商品,不仅违反《烟草专卖法》,还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四、监管部门的打击行动

国家烟草专卖局自2022年起开展”利剑2023”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免税香烟非法流通。数据显示:
– 2023年上半年全国查处非法经营免税香烟案件1.2万起
– 涉案金额达23.6亿元
– 打掉犯罪团伙287个

海关总署也加强了口岸监管,在深圳、珠海等口岸试点应用”智慧旅检”系统,通过人脸识别、行李CT智能判图等技术手段提升查缉效率。2023年1-7月,全国海关在进出境环节查获违规携带免税香烟案件同比上升46%。

五、行业专家解析灰色产业链

烟草行业分析师李明指出:”这条灰色产业链通常有三个环节:
1. 走私入境:通过’水客’或虚假贸易方式
2. 仓储分销:在城乡结合部设立中转仓库
3. 终端销售:通过烟酒店、社交平台等渠道销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强强调:”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即构成走私罪,而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六、消费者如何辨别正规渠道

正规烟草制品应具备:
– 中国烟草总公司专卖标识
– 32位激光防伪码
– 完税证明
– 与销售地匹配的条码信息

上海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工程师提醒:”真烟包装印刷精美,烫金工艺细腻,而假烟往往在这些细节上存在瑕疵。消费者可通过’中国烟草’官网验证产品编码真伪。”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电商平台仍存在以”出口转内销”“海关罚没”等名义销售免税香烟的情况。对此,平台方回应称已加强关键词过滤和人工审核,2023年二季度下架相关商品1.3万件,封禁店铺82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