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明 发自广西东兴
2023年12月15日凌晨,广西东兴海关联合边防武警在北部湾海域截获一艘涉嫌走私的渔船,当场查获”东兴”品牌香烟1800余件,案值逾2000万元。这起案件揭开了中越边境烟草走私产业链的冰山一角,也使得”东兴烟”这个特殊名词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一、”抱薪救火”式走私:越境烟草的疯狂之旅
据海关总署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全国海关共查获走私香烟案件1256起,同比增长23%,其中中越边境案件占比达42%。而在这组数字背后,是一个被称为”抱薪救火”的奇特走私模式——走私者将越南生产的”东兴烟”通过非法渠道运入中国,又将这些香烟伪装成中国品牌返销越南市场。
“这种模式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看似矛盾却暗藏暴利。”长期从事边境贸易研究的广西大学东盟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明教授解释道,”利用两国烟草税差和品牌溢价,走私集团可以获得三到五倍的利润空间。”
记者在东兴市江平镇走访时发现,当地不少居民楼底层都设有隐蔽的仓储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些仓库白天大门紧闭,深夜才有货车进出。我们都知道是做什么的,但没人敢说。”
二、产业链调查:从生产到销售的灰色通道
(1)越南工厂的”特殊订单”
在越南广宁省下龙市郊外,一家名为”东海烟草”的工厂近期订单激增。该厂生产的”东兴”牌香烟外包装与中国某知名品牌高度相似,仅在某些细节处存在差异。工厂负责人阮文雄在接受越南媒体采访时承认:”我们确实接受过一些特殊订单,但都是合法贸易。”
然而海关缉私部门提供的证据显示,这些”特殊订单”中有相当部分最终流向了中越边境的走私团伙。2023年9月,防城港海关曾查获一批标有”东海烟草”生产批号的香烟,经鉴定为假冒注册商标商品。
(2)边境”蚂蚁搬家”式运输
走私者通常采用”化整为零”的运输方式。东兴海关缉私分局局长王建军介绍:”他们雇佣边民以’蚂蚁搬家’的方式,通过山林小道、界河等非设关地将香烟分批偷运入境。”2023年11月的一次专项行动中,缉私人员就在边境线3公里范围内的20余处隐蔽点查获藏匿的香烟800余件。
(3)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网络
这些走私香烟最终通过两个渠道流向市场:一是边境地区的实体店铺,二是社交平台的隐蔽交易。记者在某个名为”边境特产交流群”的微信群中,发现有人以”免税烟”名义销售”东兴烟”,价格仅为正规渠道的60%。
三、行业震荡:正规企业的生存困境
“东兴烟”走私的泛滥给国内烟草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透露:”我们旗下某品牌在越南市场的份额今年下降了15%,主要就是被这些走私烟挤占。”
更严重的是,走私烟正在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中国烟草总公司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边境省份卷烟销量同比下滑7.8%,而同期查获的走私烟数量却增长了34%。这种反常现象引起了行业高度关注。
云南某烟草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建国告诉记者:”走私烟压低市场价格,我们烟农的收购价也跟着下跌。去年每公斤烟叶还能卖到32元,现在只有28元了。”
四、执法升级:多部门联合围剿走私网络
面对日益猖獗的烟草走私活动,执法部门正在加大打击力度。2023年12月,海关总署、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启动了”国门利剑2023”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中越边境烟草走私。
东兴市副市长黄志强介绍,当地已建立”口岸查缉、二线拦截、辖区清理”的三道防线。仅12月上旬就查获走私香烟案件23起,缴获香烟4200余条,打掉走私团伙4个。
但执法也面临诸多困难。一位不愿具名的缉私民警表示:”走私团伙反侦查意识很强,经常更换运输路线和存储地点。有些边民为赚取带工费,甚至全家上阵参与走私。”
五、跨境协作:中越联合治理的新尝试
2023年11月,中越两国海关签署了《打击烟草制品走私合作备忘录》,约定建立情报共享、联合行动等机制。越南海关总局副局长阮文安在签字仪式上表示:”将加强对边境地区烟草工厂的监管,从源头遏制非法贸易。”
与此同时,中国烟草专卖局正在推进”真烟溯源”系统建设。该系统通过二维码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卷烟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追踪。预计2024年将在边境省份率先试点。
六、专家视角:根治走私需综合施策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周强认为:”单纯靠打击难以根治走私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缩小两国烟草税差,二是改善边境地区民生,三是加强消费者教育。”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将越南卷烟进口关税从目前的65%降至30%,走私利润空间将压缩40%以上。但该建议尚未形成政策共识。
边境治理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卫国指出:”东兴烟现象折射出边境管理的复杂性。未来需要建立更多像’两国一检’这样的创新通关模式,在便利合法贸易的同时堵住走私漏洞。”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