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微信成为了很多人日常交流和商业活动的重要平台。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便利的通讯工具,也成为了某些非法活动的温床。近日,本报记者接到线报,关于一个名叫“肥头大耳”的微信号,因涉嫌非法贩卖外烟而引发广泛关注。
非法外烟交易猖獗 引公安部门警觉
在我国内地市场,进口烟草制品被视为奢侈品,由于每包香烟的价格均高于国内生产的香烟。因此,非法贩卖外烟成为了一些人谋取暴利的重要手段。不少不法分子利用微信之类的社交平台,进行私下交易,以绕过国家的法律和监管。
近日,市民李先生(化名)向本网反映,他在一个微信群中看到,一个名为”肥头大耳”的微信号发布的消息,声称“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香烟,以批发价出售”。当李先生试探性地与“肥头大耳”进行联系时,对方马上将其拉入一个私密群组,并承诺“货源绝对真实,假一罚十”。
消费者维权困难重重 购买者需谨慎
通过深入调查发现,“肥头大耳”并非个例,类似微信号在网络上屡见不鲜。这些微信号大多声称拥有稳定的国外货源,通过不同渠道避开正常报关手续,导致国家税收流失。此外,非法渠道流通的外烟质量无法保证,甚至可能存在更严重的健康风险。
消费者在购买这些非法外烟后,由于交易隐秘,缺乏正规的票据和购销合同,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中途受骗,维权变得异常困难。一些得手的销售号在收到资金后,会直接拉黑买家,令消费者投诉无门。
监管部门联合打击 多渠道围堵非法行为
市公安局近日已经注意到了此类现象的泛滥,表示会加强对非法外烟交易的打击力度。公安部网安局在其官方网站上也发布公告,提醒广大公民在通过网络进行商品购买时,应注意甄别商品来源,并保存相关交易记录,以备不时之需。
除公安机关外,烟草专卖局等相关监管部门也表示会加大打击力度。近期,将清查辖区内疑似存在非法烟草交易的线下实体店,同时,与电子商务平台密切合作,协力查删线上违法销售信息。
社交平台应优化机制 提升预警能力
微信作为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即时通信工具之一,也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市场。因此,社交平台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亟需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信息流审核,开发自动识别系统,以提高对于涉黄、涉暴及其他违法商品信息的甄别能力。
微信官方曾多次表示,将持续对各类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挖掘涉嫌违法的公众账号及私密传播网络,最大限度压缩非法烟草销售的生存空间。因此,广大用户若发现类似“肥头大耳”的账号,应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进行举报,保障自身及他人权益。
提高公众法律意识 净化网络环境
非法贩卖外烟之所以能在网络空间肆意横行,也在于不少消费者的法律意识淡薄。在利益诱惑面前,抱着“贪便宜”的心态,使得这些非法销售者有了市场。因此,从根本上遏制此类现象的滋生,也需要不断增强公众教育,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健康意识。
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执法机关的积极干预,也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社交媒体的优势在于其群体传播效力巨大,因此,网络环境的整顿不能只依赖技术手段,更需舆论的支持与公众的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