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报,卖外烟的公众号”鹏程万里”

近期,一个名为“鹏程万里”的微信公众号因涉嫌销售外烟而引发广泛舆论关注。随着监管机构对电子商务及社交平台违法交易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这一事件再次将涉嫌违规售卖烟草产品的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涉嫌违规销售外烟,“鹏程万里”被多方举报

据知情人士透露,“鹏程万里”微信公众号的主要业务是通过社交平台推广和销售外烟产品,包括部分海外免税店出售的香烟,以及一些国内未获许可的进口烟草产品。根据我国《烟草专卖法》,烟草产品的零售及分销必须取得相关许可证,而外烟产品更需经过严格的检验与审批程序。但像“鹏程万里”这样的公众号通常利用社交网络逃避监管,通过私人号进行交易,从而规避法律责任。

有消费者表示,该公众号甚至声称能够通过“特殊渠道”获取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特定消费者的品牌需求。这类“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模式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为部分潜在的质量问题埋下隐患。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烟草交易涉及缴纳高额税收,这种私人交易也对国家税收造成了一定损失。

线索逐渐曝光,市场规范再引热议

据用户反映,“鹏程万里”一直以低价优势吸引烟民,多款海外知名香烟甚至低于国内市价,这样的营销模式已引来不少业内人士的质疑。部分“熟客”表示,“鹏程万里”会通过朋友圈推送产品信息,并利用限时折扣营造紧迫感,吸引消费者迅速下单。这种销售行为虽在表面上看并不起眼,但实际上存在明显的违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外烟销售近年来成为监管重点。根据中国海关部门的统计,近年来我国查获的非法走私香烟案件逐年上升,其中不少案件的源头均指向社交电商渠道。业内人士指出,“鹏程万里”这一事件的浮出水面,或将促使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线上非法烟草交易的追查力度。

平台、监管介入,公众号被叫停

随着多位用户在社交媒体和相关投诉平台上的举报不断发酵,多个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这一事件的重视。记者从知情渠道获悉,截至目前,“鹏程万里”部分销售行为已被立案调查。微信公众号“鹏程万里”已被平台暂停更新,其关联的多个账号和支付渠道也遭到封禁。

业内人士分析称,近年来,社交电商的快速崛起,以及分散且难以追溯的交易方式,使得监管难度显著增加。然而,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一旦相关交易行为被查获,后果将非常严重。而此次通过平台直接干预的举措,也表明微信等社交平台逐渐配合监管,为进一步净化电商生态起到积极作用。

超低价格背后隐藏的风险

“鹏程万里”事件的另一个关键点是低价策略。据了解,该公众号上售价低于正常市面的外烟来源多为非法途径,部分产品通过走私或其他灰色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在缺乏正当检验程序的情况下,这类产品的质量不免让人担忧。一些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反映称,他们从“鹏程万里”购买的外烟存在味道异常、不易点燃甚至包装标识错误的问题。

此外,与正规烟草不同,这类外烟产品并未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安全审查,存在更高的健康隐患。专家指出,烟草作为特殊商品,其管理不仅关乎税收,更是维护公众健康的必要举措。消费者在购买时需提高警惕,避免因为一时贪图便宜而陷入风险。

法律监管:网络非法烟草交易“零容忍”

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个人或机构未经许可销售烟草制品都属违法行为。对于通过互联网平台非法销售烟草产品的行为,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市场监管部门已多次发布通告,强调对违法交易将“零容忍”。此外,《电子商务法》也明确指出,从事平台交易行为的主体需具备相关资质,平台方有法定义务对其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针对此类事件,法律人士建议:购买烟草必须通过正规的渠道,一旦发现网络平台存在非法交易行为,可以向当地监管部门举报。同时监管机构也应加强行业信息化建设,利于跨部门联动监控非法烟草交易,提升执法效率。

后续关注与行业警示

目前,“鹏程万里”公众号的涉案金额、供货渠道以及经营模式仍在进一步调查之中。有关部门表示,将通过这一案件调查完善电子商务领域的相关监管措施。与此同时,公众也开始对互联网环境下的交易平台合规性提出更多期待。

这一事件不仅是针对非法外烟的一次打击行动,也为平台运营方敲响了警钟。在技术日益成熟和用户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完善平台生态,消除灰色地带的交易行为,成为电商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