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报,卖烟微信正品烟草”鹏程万里”

近年来,借助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商品交易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然而,售卖烟草这一具有特殊监管要求的商品,通过微信渠道进行流通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近日,有关“鹏程万里”系列正品烟草在微信上销售的消息成为网络热点。通过深入调查,这一现象背后涉及的法律风险、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问题逐步浮出水面。

微信售烟现象频发 政策法规早有明令禁止

根据我国《烟草专卖法》的相关规定,烟草制品属于严格管控的商品,不允许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早在2017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联合发文,明确禁止通过微信、微博、电子商务平台等互联网途径开展烟草销售行为。然而,近年来,仍有不少商家违规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售烟。此次“鹏程万里”系列卷烟通过微信渠道销售的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和有关部门对这一现象的关注。

调查显示,“鹏程万里”系列烟草产品本身为正规烟草品牌,由国家相关烟草企业生产,但却以非官方授权的形式流入微信交易圈。通过各种隐秘微信群和朋友圈,这类正品烟草打着“保真”“低价”的旗号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尽管售价相比正规渠道低廉,但消费者在购买时仍面临真假难辨的风险。

市场乱象暗藏隐患 “低价正品”是馅饼还是陷阱?

随着事件的热议,有不少网友分享了通过微信购买“鹏程万里”烟草的经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费者称,他通过朋友介绍加入了一个售卖“正品卷烟”的微信群,群主声称“所有烟草都从正规渠道进货”,并承诺“价格实惠、假一赔十”。起初,他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了几包“鹏程万里”烟草,烟盒外观与正品无异,口感也难辨真假。然而,在他尝试再次购入时,却发现群主已将其拉黑,并停止做生意,这让他意识到其中可能存在诈骗风险。

专家指出,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烟草,不仅无法保证商品质量,还存在资金被骗、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会利用所谓的“低价正品”作为幌子,将假冒伪劣产品冒充正品出售,坑害消费者。这不仅破坏了市场公平秩序,也让货真价实的行业品牌形象受损。

打击非法售烟需要多方合力

针对此次事件,多地烟草专卖局和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启动调查,对通过微信等平台在线销售烟草产品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同时,有法律专家呼吁相关平台加大监督和审核力度,及时封禁违规售卖烟草的账户,加强平台内部审核机制,防范非法交易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非法售烟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之一在于部分消费者的侥幸心理和对相关法规的认知不足。通过微信等非正规渠道购买烟草,消费者往往认为价格优势是“捡漏”机会,却忽视了潜在的法律和健康风险。针对这一现象,烟草专卖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关于禁止通过互联网渠道售卖烟草制品》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法律意识。

“鹏程万里”品牌回应:坚决支持打击非法售烟

针对“鹏程万里”烟草在微信渠道流通的新闻,该品牌所属生产企业发声明回应称,从未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通过互联网销售烟草产品,并表示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调查追责。声明中强调,企业将进一步完善流通渠道管理,确保产品合法合规进入市场。同时呼吁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烟草,切勿轻信任何网络售烟信息。

声明最后提醒消费者,烟草作为特殊商品,其销售必须严格遵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只有通过合法途径购买烟草产品,消费者的权益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公众呼声与未来监管方向

此次“鹏程万里”烟草微信售卖现象的曝光,无疑为社会敲响了警钟。如何加强监管、打破非法售烟链条,依然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从技术层面看,现阶段对网络售烟行为的追踪和惩戒,需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同时,建立多部门联合协作机制,并借助大数据技术追踪非法交易的资金流向,将对打击黑色销售网络产生重要作用。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则呼吁普通消费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被所谓的“低价正品”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只有从正规销售网点购买烟草,才能避免假冒伪劣商品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和经济损失。

在打击非法售烟的这场持久战中,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消费者,每一方都需要提高警惕,共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众健康贡献力量。